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军事

“斩首”作战呈现别样景象

吴敏文
2020-04-14 08:36:50  来源:解放军报

  通常认为,现代战争中“斩首”概念由英国军事家富勒提出,意在通过扰乱、破坏敌人的大脑即指挥控制系统,使敌人整体或局部瘫痪。在实际运用时,常常选择具有决策权力的敌对国家首脑人物、战场指挥官和指挥控制中心予以打击,以达到快速决定战争胜负的目的。但在远程精确打击手段相对落后的年代,斩杀对方“国家首脑人物、战场指挥官”的目的是难以达成的。

  当下,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为使用无人机实行精准“斩首”提供了高度可靠的手段。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使用,核心在于对海量情报数据的汇聚、分类和存储,以及科学构建先进的数学模型,发展具有高度智能的算法,实施超高速的数据处理和计算,为快速决策和精确指挥控制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使“斩首”作战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在对“斩首”对象的精准定位上,实现了从景物匹配到人脸识别的跃升。据美军透露,利用“捕食者”无人机进行“斩首”突击,缘于美国利用无人机搜索本·拉登。一次,“捕食者”无人机拍摄到本·拉登在阿富汗山区一道山梁上休息的照片,但当时的“捕食者”没有装备导弹,无法实施打击任务。后来,美军对“捕食者”无人机进行了改装,使之具备了导弹发射功能。这一改造立即在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作用,帮助美军击杀了“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拉提夫。在当时,美军导弹的末端制导方式是景物匹配。为了避免误伤,美军力求将“斩首”对象精确定位在周边景物之中,验明正身并符合景物匹配条件,即下达开火指令。之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人脸识别技术进入实用阶段,“斩首”行动变得更加精准。

  在对整个“斩首”过程的保障上,实现了从“杀伤链”到“杀伤网”的跃升。“斩首”行动整个过程往往涵盖侦察、监视、情报、计算、通信、指挥、控制、杀伤的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或被对方干扰、摧毁,都将导致链条的断裂进而使整体功能失效。在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日渐完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日益普及的条件下,不仅可以用一个“杀伤网”来取代原来的“杀伤链”,而且这个“杀伤网”的节点能够实施分散配置,具有良好的韧性。因此,整个打击过程中某些环节出现问题,或者被干扰、破坏、摧毁,替补链接可以随时补充缺陷,对“杀伤网”不会产生致命性破坏,击杀行动仍然能够有效执行。

  在对“斩首”对象的击杀方式上,实现了从固定清除到机动打击的跃升。很显然,对机动目标的打击和摧毁要比对固定目标更难。对于高速机动的目标,即使整个“杀伤网”正常运作,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导致打击行动的失败。据悉,在“苏莱曼尼事件”中,由于苏莱曼尼乘坐的汽车突然加速,躲过了前两枚导弹的打击。但是,执行打击任务的操作员及无人机立即发射了第三枚导弹,成功击中苏莱曼尼的座驾。这就反映出操作员的快速反应和打击系统的评估、再打击决策和行动的实时高效。达成这一效果,没有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算法和量子、光电速度的计算能力,是难以实现的。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热点思考】以新基建为契机助推就业结构升级

    新基建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将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也会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力度。在加大投资新基建的同时,推动扩大就业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劳动力市场应对重大外部冲击的韧性,努力使劳动力市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新技术的发展。

  • 【前沿观察】平台从业人员超时工作问题应引起重视

    按照正常的8小时工作制、一周5天的方式计算,比较正常的时间范围是每周工作40小时以内。

  • 【工作研究】工会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作用思考

    当前,各级工会必须切实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汇集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搭建平台帮助稳定就业,健全机制做好权益维护,提供保障实施精准服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发挥积极作用。

  • 【问题探讨】工会加强职工思政工作必要性探讨

    工会思政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新时代党和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对工会开展职工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会更多、任务会更繁重,所以相应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工会要理直气壮地抓好职工思政工作。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