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财经

搬掉这些阻碍消费的“拦路虎”

栾云波 田珍都
2020-08-18 15:06:35  来源:大众日报

  疫情长期化背景下,我国提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意味着,扩大居民消费,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居民消费率一直处于偏低的水平,甚至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近些年,居民消费率不升反降。

  究竟是哪些因素,在阻碍居民扩大消费?这些“拦路虎”,又该如何彻底移除?

  居民杠杆率过高

  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我国居民消费率确实较低。

  发达国家消费率一般都在7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一般是60%左右,而我国2018年还不到40%。

  从居民消费率与城镇化关系看,尽管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提高较快,但并没有伴随居民消费率的提高。

  测算显示,由于城市人口消费是农村的2.7-3倍,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但我国情况并非如此。

  我国户籍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24.7%,增长到2018年的43.37%,增长约1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最终消费率却从63.9%下降到55.3%,居民消费率从46.96%降到38.7%,消费率不增反减。也就是说,我国城镇化建设,并没有带来消费率的增长。

  实际上,农村居民变为城镇居民,并不必然带来消费能力提升。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大,是由收入、财富状况决定的,并不是由身份决定的。

  我国农村居民落户城镇,之所以没有起到扩大消费作用,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总体而言,农民工、农村居民收入低,落户城镇后收入并没有随之增长,也就不一定能扩大消费。这是从落户城镇之后的收入角度谈的。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农村居民的2.64、2.11倍,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962元,除去房租、生活费后所剩不多。

  另一方面是城镇家庭债务负担较重。农民即使落户城镇,有了较高收入,也难以扩大消费。这是从落户城镇后的支出角度谈的。有研究表明,家庭杠杆率每升高1个百分点,城镇家庭人员实际消费支出就会下降0.11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指出,2018年末,我国住户部门杠杆率为60.4%,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平均39.9%)处于较高水平,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住户部门债务余额/可支配收入)为99.9%。就是说,家庭收入仅够偿还债款,哪还谈得上消费。这还是就总体而言的,其实城镇居民家庭杠杆率更高。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房价高企并上涨快,城镇居民家庭通过按揭贷款等方式购房,家庭债务对消费的挤出作用非常明显。截至2018年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整个家庭债务中的占比高达68.27%,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可支配收入的47.4%。

  因此,城镇化建设固然能够扩大投资,但并不一定能带来消费率的提高。

  实际上,我国居民收入主要用于购房支出,而居民购买商品房不列入消费支出。也就是说,房价过高使得家庭负债过重,遏制了居民家庭消费。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消费增长快速。我国2009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居民消费率为35.4%,但随后居民消费率并没有大幅提升,到2018年仅上升4个百分点。

  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价大幅上涨,居民开始将收入更多用于购房,居民家庭杠杆率从不足20%迅速增长到目前的60%,许多家庭为了将来购房而压缩消费进行储蓄。

  从2003年至2018年,我国房价年均上涨率达到12%,这不仅制约了居民较长时期的消费,而且之前的积蓄也被极大耗费。

  有意愿,还要有能力

  消费水平的提升,主要取决于消费能力。而消费能力的提高,主要受收入影响。

  尽管多年来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增长很快,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但居民消费率仍然不高,许多居民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并不多。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居民部门收入占比偏低。也就是国民收入分配给居民部门的比例不多。居民部门是消费主体,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部门占比不高,就会限制消费总量。我国居民部门收入占GDP比重,从2000年的67.5%降为2018年的42.7%,远低于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比(60%以上)。

  另一个是居民收入差距大。研究表明,2003年至2017年,我国基尼系数从未低于0.46,高于国际警戒线0.4。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人口超过4亿人,仅占总人口的30%,远未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这使得国民收入中分配给居民部门的部分,没有最大限度用于消费。虽然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但广大低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却仍然很低,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较高。

  这就造成,在一部分居民进行奢侈消费的同时,一部分居民的合理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一部分居民有消费能力但消费意愿不足,一部分居民有消费意愿但没有消费能力。

  另外,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也面临升级换代,消费内容、消费形式等都有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品质,更加注重消费环境等。

  但很多地方的消费市场,并未跟上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使合理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想消费又不敢、不愿消费,严重制约了消费率的提升。

  如,服务性消费供应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当前,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比例在降低,而对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服务方面的需求在扩大。但目前国内教育、文化、旅游、医护、养老等服务市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如,一些消费产品品质不高。我国企业生产能力并不低,但长期存在对内对外两套标准等问题。即使是国产货,出口的也比国内的质量高,这导致很多居民跑到国外购买中国制造产品。此外,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供给不足,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供应模式仍占主流,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消费环境仍不能让居民完全放心。如担心上当受骗,或者上当受骗后无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目前,各地都在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注重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但同时也要强化市场监管,尽最大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随着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快速提升,注重维护消费者权益,严厉打击生产经营者制假售假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