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里的瞌睡虫,该醒醒了-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图书馆里的瞌睡虫,该醒醒了

高路
2019-08-20 09:39:50  来源:钱江晚报

  据本报报道,炎炎夏日,拍自杭州图书馆的几张照片让人看了上火。几排沙发上横七竖八躺着一群瞌睡虫,图书馆内的部分区域特别摆放有长沙发的馆区,有人独自占据一整张沙发,脱了鞋子躺倒呼呼大睡,很是“惬意”。当然,阅览区的情况还是比好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少部分休息区以及音乐分馆。

  虽然只是个别现象,音乐分馆不放映时本身也有供读者休息的功能。但毕竟发生在图书馆里,图书馆的存在意义是满足市民求知需求,它的职能定位非常明确,在这样的场合,睡觉肯定是不合适的。哪怕在休息区、音乐馆,并不是在阅览区,这样的睡姿,又是脱鞋又是架脚的,实在有碍观瞻。坐着休息没人会反对,可是躺着睡觉,大家都会反对,原因很简单,一馆难求,一座难求,我们的公共资源还没有奢侈到这样的地步。而且,这些人到底是读书还是来蹭空调的,到底是读书累了需要休息,还是奔补个觉来的,谁又能说清楚呢?

  发生在杭州图书馆的这一幕,在别的公共场合也常常能看到。图书馆、博物馆,杭州地铁开通时,过道等地下空间一度也来了不少蹭空调的人。全国各地的宜家,都是睡觉一族的“天堂”,他们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躺着,心安理得得仿佛在自己的家里。

  对于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适度的管理很有必要。读着书吹着空调环境又如此舒服,难免会有犯困的时候,管理人员去提醒一下,大多数人还是会积极配合的。那些躺下的人,很多时候也并不是不能听劝解,这其实并不需要多大的管理强度。更重要的是,要让来的人知道,规矩不是写在墙上而已,管理方是在认认真真地执行,保持这样强度的管理有助于形成稳定的预判,避免有些人心存侥幸。

  当然,措施再严格一点也无不可,制定几条惩罚措施也不是不行,真要管住,多安排几个安保人员、工作人员,多装几个摄像头,密集地巡逻、加大惩处力度就行了。可是这样真的好吗?图书馆来者不拒,包容是它的本色,没有必要弄得草木皆兵的,没有人希望在自己读书时,老是有管理人员走来走去。而且,要管必定得用人手,还得用点强制措施,这就可能闹出纷争,这对图书馆安静的环境也是一种破坏。

  有时候,把空间留给人,让人自己去唤醒公共意识并形成觉悟,比管理的介入更管用。管理严格都是以人力物力的投入为基础的,势必带来资源的浪费,把钱用在多买点书的刀刃上,有什么不好的,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管理也不可能覆盖角角落落,需要人的自觉意识来填补空白。

  对个人来说,这实在是举手之劳,并不是多难的事,任何人都能毫无困难地做到。把鞋穿好,打个盹控制不住,但是脱鞋卧躺,这个总是自己能控制的吧。每个公共空间都有自己的特殊用途,我们需要尊重这种用途,要不然,就容易乱套,就会形成对公共利益的伤害。图书馆里的瞌睡虫们,该醒醒了。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既然敢亮招牌,就要有被监督的准备

    就在上月底,和林格尔县也召开了政务服务相关会议,提出要“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做到“资料互通、信息共享”。期待该县这项工作能真正做实,起码那个收据抬头是“乐乐百花摄影店”的窗口,该好好整治一下了。建议群众再遇到这样的窗口,不要向物价部门投诉,这不是单纯的物价问题,不妨打给纪委试试看。

  • 中工时评:游学与否不只是钱的问题

    暑假已过数周,不少家长都让孩子参加了暑期游学项目,特别是赴海外游学,费用自然不菲。高昂的游学费用,让一些家长感慨“养不起娃”的同时,也带来了攀比现象,最终却让鱼龙混杂的游学中介机构获益。

  • 中工时评:二青会:面向未来的青春约会

    8月8日晚,在第11个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二青会)在山西太原隆重揭幕。

  • 中工时评:摘牌有力量,挂牌才更显分量

    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其官网发布了一篇公告,对复核检查严重不达标或存在问题的7家5A级景区进行了处理。这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乔家大院”,它被取消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

人物

  • 高原最美医生的最美故事

    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微博热搜上蓦然出现了#周南医生去世#的消息。很短的时间,无数支蜡烛在社交平台上点燃,上万名网友沉痛送别……

  • 杨冠淼:此生不渝年少志

    81岁的杨冠淼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工作60余年了。1958年,为支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上海华东钢铁建筑机械厂召开动员大会,准备抽调一半的人员和设备到广西柳州一个新的工厂,杨冠淼就是其中一员。

  • 强国脊梁:“超导斗士”赵忠贤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温超导研究实现了从“起步”“追赶”到“领跑”的跨越,这一切成绩,都离不开一个人——赵忠贤。

  • 共享厨房的善意 温暖生命脆弱的时光

    王睿的厨房,只有15平方米,却有上千人在里面张罗过一日三餐,可见需求之大。然而,千余人,在全国2000多万的住院病人中,又是多么微小的比例。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