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科教

提高青少年体质需打造优质“体育教育”

王军荣
2020-05-26 10:34:56  来源:东方网

  政协委员程红: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每天锻炼1小时”的学生不足30%,有些学生上了十多年的体育课,却没能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建议切实重视健康普及教育,将学生体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逐步增加体育成绩在日常考试、升学测试中的占比。将儿童青少年体检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5月25日《央视新闻》)

  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这些数据表明,一方面青少年体育体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表明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不高。要想提高青少年体质,首先要打造优质“体育教育”。

  当下,许多学校都会尽力开齐开足体育课,相比于以前体育课被挤占,现在的体育课基本上能够得到保证。对体育的重视,同样体现在中考,全国各地基本上都实现了体育中考,有的地方体育分占的比例很高,分数也不低,有的甚至高达一百分。健康从来都是1,没有健康的身体,其它一切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体育考试分数并不为过。但如果停留于运用应试教育促使提高学生的体质,则方法略显单一,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体质弱的问题。

  毫无疑问,增加体育成绩在考试和升学测试中的占比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促使学校重视体育,能够促进家长重视体育,也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可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体育应试教育的局限性,这会使得体育老师只将眼睛盯着考试的几个项目,这使得体育课变得枯燥无趣,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乐趣,这是与体育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也是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可以说,造成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连续下降20多年原因来自方方面面,体育课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开体育课的目的是什么?本质上是学技能,强体魄,健全人格,我们期望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习得相关的运动知识技能,强健体魄,健全人格。这些目标是否正在得到实现?不难找到答案。

  当下的体育教育质量不高,是不争的事实。这与体育老师缺乏有关。最新统计显示,上海目前中小学在校学生约130万人,体育教师共1万多名,师生比约1/130。按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一个体育老师最多带2―3个班,最合适的师生比为1/100,上海中小学需要12000至13000名体育教师,缺口约20%。全国目前有41万体育教师,看起来是一个庞大的教师群体,但按师生比算下来,全国体育教师缺口30万。按照教育部关于学生体育课的课时规定,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的总课时为1404个课时。但是,每个学习阶段所开设的体育课课时往往都被大打折扣,开课率约为70%。除此之外,还存在体育课堂时间上不足;体育课学生到课不足;体育课运动强度不足。特别是在强调安全的“紧箍咒”下,我们的体育课已经变成了温柔的“三无七不”体育课。所谓“三无七不”,就是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和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这样的体育课何谈强身健体、磨砺意志、塑造人格?

  提高青少年体质需打造优质“体育教育”,从精神、品质、技能等方面培养,让他们拥有优质的“体育教育”,从而成为一个有健康意识的“体育锻炼达人”。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用大数据服务好农民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均金提交了一份提案关于建立全国农民工信息大数据平台的提案。在提案中,王均金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9亿人,但每逢招工旺季依然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在于工厂和农民工之间信息不匹配。很多农民工依然依靠线下人才市场、包工头或者熟人介绍来找工作,而工厂往往也难以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符合技能要求的工人,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 中工时评:为职工“提素”持续贡献新“点子”

    5月2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提交大会书面发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凝心聚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让学技术、当工人成为社会时尚,让搞培训、抓培养成为企业自觉,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协同的技能供给体系。”

  • 中工时评:首先要凝心聚力做好这道“常规题”和“加试题”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今天拉开大幕。在此之前,人民网、新华网分别进行了全国两会热词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包括就业在内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不变的一道道“必答题”和“常规题”,但就业这道“常规题”在疫情影响下,却有着“加试题”的意味,其影响较以前更大、更紧迫。

  • 中工时评:努力破解“农民工老龄化”带来的建筑业用工荒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走高,已升至40.8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17.9%增至2019年的24.6%。与之相对的是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5年的32.9%下降到2019年的25.1%。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