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科教

课本里的地动仪该如何呈现

敬一山
2018-10-16 10:03:05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一则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随后,人教社回应,称地动仪相关内容确实从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材上撤下,原因是改编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教材中专门讲述了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指出其对科技的重大贡献,同时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技,“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此次关于张衡地动仪的争论,若厘清了争论的症结所在,对于未来完善教材编写思路不无裨益。关于张衡地动仪争论背后的症结,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张衡地动仪的真实面貌到底是什么样的?搞清并尊重事实,在所有价值排序中理当位居前列。其二,教材到底该承担怎样的功能,是侧重价值宣导还是启发思考,应如何实现二者的兼顾?

  就事实层面来说,目前和地动仪相关的确凿材料相当有限。张衡地动仪在史书上的相关记载只有短短百余字,教材上那张让很多人记忆犹新的照片,是现代人基于史籍和研究制造的复原模型。这个模型具不具备预测地震的功能,在学界曾受争议。如果进一步观察国内外学界的观点,会发现连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形状究竟如何,也都存在不同意见。

  教材并非不能介绍张衡地动仪,关键是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其实,像此前历史课本中将张衡地动仪作为古代高科技典型,不如现在教材改版后,基于目前所掌握事实,呈现其真实的“素颜”,以启发学生去探寻古代科技的真实面貌,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同时,这一改动也当启发公众对教材功能的思考,即我们希望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启发思考和价值宣导两者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矛盾,但如果不尊重事实,就有可能制造割裂。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教材选用张衡地动仪,是当作中国古代科技领先的例证。但由于年代久远,特别言之凿凿的原物复原、功能再现是难以实现的。与其传递模糊不清的信息,倒不如留下一点余地,在激发孩子们对古代技术的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引导孩子们对历史上的地动仪到底是怎么回事、地动仪和现在的地震监测进行深入思索。既传递文化知识,也激发探索欲。

  近年来,关于教材内容是否真实客观的讨论出现不少,尊重客观真实也成为教材调整共识性的方向。地动仪其实并未消失,而是承担的角色有所变化,它不再只是一个科技水准的例证,更是启发思索的载体。对于古代的科技成就,应当嵌入现代的思考模式中,能够对思考能力、科学素养的普遍提升产生作用,才能最终为历史认知、文化自觉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希望这次地动仪在教材中的调整,可以对完善未来的教材编写乃至调整教育理念,产生积极作用。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风雨悬停彰显英雄本色

    前不久,一艘塞拉利昂货船在汕头海门湾附近发生主发动机故障,在台风“山竹”的影响下,受到风浪冲击恶劣的天气条件、有限的救援时间、复杂的现实情况……

  • 【见证40年】“我喜欢出发”——访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鸣

    从1978年考上大学到2017年完成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林鸣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整整40年的沧桑巨变。在这40年间,从科员到总工程师,他的头衔随着工作的调整不断地变化。这背后对应着一个个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折射出我国桥隧建设发展的轨迹。

  • 见证人·第十期|李谷一:春晚常青树 歌声飘过40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 厚积薄发迎来公路蝶变

    从上世纪80年代投身交通运输事业,到2009年退休;从陕西省交通厅计划处副处长,到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全身心投入公路建设,到深度参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