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民生

用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新就业

向秋
2020-06-12 13:16:58  来源:东方网

  足不出户,轻点APP,生鲜半小时送到家;一键下单,家政服务员、月嫂请进门,满意不满意还能像网购一样打分;家门口的便利店,随时可买到热腾腾的咖啡、零食和蔬果,还能“扫一扫”自助结账……上海已经成为商业新物种、新业态扎堆之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因所在。从“六稳”到“六保”,就业问题均居首位。稳就业保民生,除了要多路并进地“稳”存量,还应多措并举地“创”增量;目光既要放在传统行业,更要放在新业态新模式上。特别要善于育新机、开新局,用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新就业。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更多新岗位。比如,新基建将加速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升级,中国信通院预测2020年至2025年中国因5G将新增就业岗位300万个。新消费催生出包括外卖骑手、直播主播等一大批新就业岗位。今年1月20日至3月30日,仅美团新注册外卖骑手就高达45.78万人。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共享经济领域就业保持较快增长,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800万,同比增长4%,平台员工数达到623万,比上年增长4.2%。新业态新模式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增加弱势群体就业机会、激发劳动者技能发展。

  发挥新业态新模式对稳企业保就业的促进作用。防疫期间,人们虽“宅”在家里,“云上的日子”却格外丰富:电商购物订单“秒光”、空中课堂用户激增、远程办公人气爆棚……疫情期间,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新经济、新业态迅猛发展,催热了“新就业形态”。比如,“共享员工”模式,就在盒马鲜生、沃尔玛、京东、阿里巴巴等国内部分大型企业得到运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脱颖而出。要顺势而为,解决好“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法律保障问题、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把法律短板及时补齐,在变化中不断完善。

  小微企业是“草根创业”主体,是吸收就业的主力军。要积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产业结合,支持“草根”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保障企业增加就业人员或不减员、少减员。

  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要大胆地拥抱互联网,聚焦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不断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岗位,让人民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公平的就业环境,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