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韩韫超-正文
公益直播造假:受伤的不只是善心
韩韫超
//www.workercn.cn2016-11-2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说以直播造人、飙车、喝辣椒水、捅马蜂窝等奇闻异事“博出位”,还处在网络直播吸睛来钱的原始粗放阶段,那么直播慈善作秀,显然能以更低的成本换取更大的轰动效应。

  近日,一场互相揭秘的“公益造假”风波正在蔓延——在四川凉山布拖县一带,穿着简朴的村民成为线上直播的主角。在直播中,他们得到食物、水果、衣服等物资,还有一沓沓分量不小的“百元钞”,视频中的“志愿者”体贴入微。可事实上,直播完成后,主播又将钱物收回,只留给村民很少一部分钱作为“辛苦费”,或者给点吃的。而通过直播,相关主播“每天收到的礼物价值5000到1万元不等”。在网络直播兴起后,多名打着慈善名义前往凉山州的“志愿者”,实际上却从事着借慈善敛财的勾当。

  给小孩脸上抹泥巴,引导其对着镜头说贫困,辅之以煽情的背景音乐……此番公益造假事件不仅欺骗了当地民众的善良,影响了凉山的形象,而且会损害公益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当公众信任一次次被透支,正常的公益慈善是否会被罩上作秀的魅影?面对真实的贫弱者,还有多少人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倾囊相助?到头来,本已脆弱的慈善生态或将雪上加霜。

  若非不同的公益主播团队因利益纠葛而起内讧,这类精心策划的骗局可能还会持续上演。时下,躬身做公益、做慈善,不失为跻身“网红”之列的有效路径。然而,用在镜头前做戏的方式装模作样地做慈善,无论在道德还是法律层面,都令人不齿、不容——假公益、真敛财,既赤裸裸地骗取了粉丝的同情心,更有违“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的慈善法规定。

  从发放给困难群体的慰问金被幽灵般抽成,到领导慰问受灾群众的合成照,以及眼下直播平台上的公益造假,都是因循同样的路数和逻辑,用慷慨的帮扶救济与贫穷弱势形成反差,俘获道义人心的支持,进而令主谋者名利双收。

  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公益造假嫁接了粉丝经济,慈善作秀搭上了网络直播的快车。“粉丝就是生产力,有了粉丝就会有人刷礼物”。如果说以直播造人、飙车、喝辣椒水、捅马蜂窝等奇闻异事“博出位”,还处在网络直播吸睛来钱的原始粗放阶段,那么直播慈善作秀,显然能以更低的成本换取更大的轰动效应。

  只有监管和法律真正长出牙齿,网络直播平台才有望不再任性。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重拳整治网络直播乱象,其中的先审后发、“实名制+黑名单”等内容,对网络直播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公众也需多点理性和智慧,避免成为偏听盲信的脑残粉,助力网络世界少一些闹剧。长远看,要让真正的公益慈善深入人心,有待全社会共同珍惜、呵护对公益事业的每一丝信任与支持,清醒分辨、抵制那些披着公益和慈善外衣的欺骗之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