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声音】有痛亦有爱 残酷且温柔-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刘颖余

【看台声音】有痛亦有爱 残酷且温柔

工人日报—中工网 刘颖余
2019-04-02 07:15:59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通常意义上,这是符合人们生活常识的。但对于运动员来说,把“别”字换成“伤”字,或许更让人感同身受。当然,“伤”也意味着“别”,小伤小别,大伤长别,重伤则可能彻底告别。伤,之于职业运动员,真真是生命中最大的敌人。

  过去一周,这样的伤离别一再上演。

  先是一个叫舒库罗夫的乌兹别克斯坦足球运动员伤了,最新消息,他至少需要休养3个月。中国球迷之所以这么关心他,当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有名,或者球踢得有多么好,而是踢伤他的人太有名了。国脚韦世豪因此成为千夫所指,就像过街老鼠一样,似乎人人皆可责骂之唾弃之。

  中国足球界人士个性强,自我感觉好,因此向来爱吵架,谁都说服不了谁,但在韦世豪伤人这件事上观点却出奇一致,这至少证明中国足球还是有底线的——即使输球,也不能输人。像韦世豪这样的恶劣行为,就是输球又输人,因此,国足立即启动危机公关,韦世豪从起初的不以为然(认为“很正常”),到最后决定留下来看望舒库罗夫。

  至少从客观效果看是好的。人家不仅态度豁达,认为“这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而且还表示感谢,并“衷心祝愿中国队在下一次的比赛中好运”。此外,恒大方面也对韦世豪做出了处罚。事情似乎就这样过去了。再说年轻人谁不犯个错呢?

  但依然有人“不依不饶”。有大V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那一脚确实恶劣,态度确实有问题。不过,他也是师傅带出来的,师傅如果天天喊:踢不着球,还踢不着人啊!废了他!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能学好吗?二十年前,还有甲A教练公开那么说呢!我们的培训体系出了大问题,骂是骂不好的,得重建!”语气很严重,有点斗争扩大化的感觉。许多人也的确不以为然,认为韦世豪伤人是个案,与他情绪管控不好有关,需要看心理医生的是韦世豪本人,而不是国足全体。

  我也不完全同意大V的观点,但他之所见,却是一个不错的视角。韦世豪踢人,是个体行为,但因为他的国脚身份,其影响绝不会限于个人。君不见,荷兰传奇中场斯内德也对此表示了关注和震惊。他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视频,并写道:" 这就是中国足球?!"

  可见,世人并不管韦世豪有没有病,人家就要他背中国足球的锅。同样的道理,如果说韦世豪的成长和环境一点关系也没有,那也不会是实情。由韦世豪事件,反省下我们的培训体系和足球生态,其实是有价值的。

  话有点扯远了。其实道理绝不复杂,无论从事哪种职业,做人是根本。对球员来说,不伤人,不砸人饭碗,通常被视为职业精神,但其实何尝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将心比心,先做人,再踢球,永远是对的。

  饶有意味的是,就在韦世豪踢人事件发生的第二天,NBA赛场也发生了一起揪心的球员受伤事件——北京时间3月26日,波特兰开拓者队主场迎战布鲁克林篮网队。当两队激战到第二个加时,在主队一次进攻中,努尔基奇冲抢篮板时,脚踝遭遇重伤。他倒地后表情痛苦,迟迟无法站立,随后被工作人员用担架抬离赛场。整个过程中,现场两万名球迷一直高喊努尔基奇的名字,为他送上鼓励和祝福,有的球迷还流下伤心的泪水。同时,现场的球员均表情凝重,有的球员围上前去,安慰受伤的队友,有的双手合十为他祈祷,就连另外一侧的篮网队替补席,也纷纷为受伤的对手加油打气……

  看到这一幕,你不得不感叹,体育终究还是人性化的活动。体育竞技有痛亦有爱,残酷且温柔。这也大概是选手们明知伤病猛于虎,却依然在场上奋不顾身的原因吧。

  而对于运动员来说,伤病固然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无论是对手,还是观众,都理当为他们送上善意和温情,尽量避免这一部分的发生,别让他们“黯然销魂”,更别让他们伤身又伤心。如此,方不负体育之美好,生活之多彩。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大师沈巍”与“诗人余秀华”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些天,“大师沈巍”算是网上最红的红人,似乎有遮盖响水事件之嫌了。沈巍,本流浪汉一枚,在上海的街巷流浪26年。然后,有人接连不断地拍沈巍先生之视频,发出了“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感慨;然后,出现了一位所谓的“师娘”(据说这位半老徐娘也红了

  • 流浪大叔爆红 谁该感到羞愧

    流浪大叔一夜之间成为全民网红,他叫沈巍,据说是某单位因病停职的工作人员。媒体起初报道这位流浪大叔时,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说实话,沈巍的爆红一改电商时代网红靠颜值或才艺出圈的规律。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有着理想和坚持的社会底层流浪者

  • 为救助者解除后顾之忧

    我们既要赞美道德,更要信奉法治。制度性保障并不排斥道德弘扬,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长坐高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广播,有乘客突发病情,请求列车上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提供帮助。媒体也经常报道,某某医生在列车上及时仗义出手,救病人于水火。可最近的一则新闻,令不少医生心生疑虑。

  • 让“海子”回到他原来的样子

    今年3月26日,是诗人海子离世30年的日子。这些年来,人们把许多意义和价值附着在他身上,谈起诗歌时总是会谈起他。想起当年与他的交往,让我心生很多感慨。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中文系的同学办了一个小期刊《启明星》,有了一点反响,作为法律系同学的海子来到我宿舍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