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尊重平凡,才能“让平凡伟大”-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刘颖余

【声音】尊重平凡,才能“让平凡伟大”

工人日报—中工网 刘颖余
2018-12-11 07:18:0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没有意外,莫德里奇拿到了2018年《法国足球》金球奖。此前,他已经获得了2018年世界足球先生、欧洲金球奖。这一次的获奖,似乎是锦上添花而已。

  很难想象,像莫德里奇这样的“平民球员”会在某一个年份突然走到聚光灯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印象中,那是梅西、C罗应该干的事情,足球界和球迷也习惯了梅罗轮流坐庄的二人转游戏。这有些单调和枯燥,但没有人抱怨——也许是不敢抱怨。大概所有优秀的球员都深知,和梅罗同处一个时代,是一种悲哀。

  莫德里奇一定也对此有很痛的领悟,因此,他才会在金球奖的颁奖仪式上,不停地强调自己的“平民”身份。“我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行为举止也是如此。我相信大家也是这么看我的。我想要说一个事情,那就是我为自己这样的普通人能获得金球奖感到高兴。”

  莫德里奇如是说,符合他一贯的低调风格,但也并非矫情,没有得便宜卖乖的意思。过去足球界的评奖,的确更看重个人数据。像莫德里奇这样在中场默默调度、勤恳奔跑的球员,很难有超级前锋那样的曝光度,也就不足为奇。和莫德里奇有着相同遭遇的是2010年的荷兰球星斯内德,那一年,他帮助国际米兰获得三冠王,还率领荷兰队夺得世界杯亚军,但荷兰人在当年的金球奖评选中连前三都没进去。

  很难说,2018年的莫德里奇比2010年的斯内德更优秀,或者说做得更多。二人命运迥异,我们只能慨叹:斯内德生不逢时。用莫德里奇的话说,“现在球迷想要不同的东西”,国际足联也想顺应球迷的呼声。莫德里奇很幸运赶上了,而斯内德没赶上,如是而已。

  “魔笛”没变,但人心变了。因此,自认为是“普通人”的“魔笛”终于变得伟大起来。这是“魔笛”的胜利,或许也是足球的胜利,因为它再次昭示人们: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不是前锋的进球游戏,每个为进球创造机会的人,包括那些阻止对方进球的球员,都值得尊重。

  由此我也想起了中国篮协新近推出的口号,“让平凡伟大”。这是典型的姚明式的语录,好极了!充满了浓烈的励志色彩和鸡汤味 ,但比口号更重要的其实是,如何让平凡伟大?

  答案并不复杂——尊重平凡,方能成就伟大;尊重每一个平凡,才有可能成就更多的伟大。平凡和伟大的概念本来就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距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梅西和C罗也是从平凡人开始的,莫德里奇的故事更堪称“让平凡伟大”的范本。

  关心和熟悉中国篮球的人都知道,在CBA赛场有一个著名的“擦地哥”,大名孟飞,退伍多年后,依然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擦地动作迅疾无比,麻利异常,乃至只要他一登场,现场必欢声大作,掌声雷动。“擦地哥”飞快奔跑、辛勤劳作的身影,已成CBA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擦地哥”平凡吗?当然平凡,但他也是赛场上的另类明星,说他伟大也并不为过。

  还有代表中国征战雅加达亚运会的三对三篮球队,他们全部是业余球员,但这支由公务员、体育老师组成的中国队,最终一路过关斩将,勇夺冠军,向世人显示了草根的力量、平凡人的尊严和伟大。

  我还想说一句对姚明主席大不敬的话,相比于过去那支著名的“姚之队”,我更喜欢目前这支没有大牌明星的国家男篮。正因为没有大牌和核心,他们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分享球权,打出了更快速更漂亮的篮球,也照亮了中国篮球的未来。

  设想一下,如果“擦地哥”得不到出场的机会,他就不会成为网红;如果没有篮协的新政,纯业余的三对三篮球队也不会够到亚运会的舞台;如果没有红蓝两队的竞争,吴前、赵睿、方硕、阿不都沙拉木这些默默无闻的名字同样不会为人们耳熟能详……没有人天生伟大,也没有人命该平凡,给平凡人以尊重,为平凡人创造更多机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凡人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小默克尔”之路不会平坦

    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7日举行全国党代会。经过两轮投票,有“小默克尔”之称的克兰普·卡伦鲍尔脱颖而出,接替默克尔担任党主席。

  • 绽放在列车轮轴旁的“芳华”更该拥有“票房”

    近日,中国铁路推出了一期新时代铁路榜样,她叫雷立,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动车段运用车间技术室副工长雷立。

  • 嘲笑寻人志愿者才是“狼来了”

    浙江乐清一个男孩失联,其父亲连发朋友圈寻人,奖金从二十万提高到五十万,谁也没想到,真相却是孩子的母亲为了“考验”父亲而制造的虚假警情。乐清失联男孩事件,已经被事实证明了是一出自编自导自演的“狼来了”闹剧。虽然追溯当初,男孩母亲想要“考验”的是男孩父亲

  • “哈尼克孜现象”说明了什么

    最近,新疆舞蹈演员哈尼克孜着实“火”了一把。笔者希望类似的“哈尼克孜现象”在今后能常态化,产生更加广泛的审美效应,从而让各族人民都参与到建设祖国大家庭的伟大事业中来!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