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刘颖余-正文
【看台声音】CBA为何老是长不大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8-03-2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两头大象打架,受到伤害的是它们脚下的草地。”当希腊人雅尼斯幽默地说出这样的话,他显然不想和大家讨论哲学。他的职业是篮球教练,努力去赢得比赛才是他的天职。

  事实上,在京辽之战的第三场比赛后,雅尼斯说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他提到了尊重,他觉得尊重这个词对自己很重要,但是“今晚我们没有被尊重”。他还认为,“人最大的力量就是我们都有一双眼睛,大家自己可以看到都发生了什么。这是一场非常棒的比赛,这也是中国体育的写照。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看到镜子中那张脸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从不同人眼中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输了球,没有人会有好心情。因此,我们应理解雅尼斯的言论,还应感谢他的直言。中国职业联赛聘请外国教练,当然不是让他们来唱赞歌的。如果他们除了帮助俱乐部取得好成绩,还能为中国体育建言献策,那自然再好不过。

  尽管雅尼斯的情绪是节制的,表达是含蓄的,但相信所有关心CBA和中国篮球的人都听得懂,他在说什么。他认为“受到伤害”的是什么,“可惜的其他事情”又是什么。职业比赛周周都有,某些时候,一场比赛的确只是一场比赛而已,但某种意义上,它又不只是一场比赛。再放大些说,CBA也不只是CBA,它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中国体育的模样。

  无论有多少客观理由,京辽之战第三场出现的争议判罚,都是不应该发生的。裁判成为主角,不是一个健康联赛应该出现的景观。从这种意义上讲,球员和教练感到没有被尊重,是可以理解的。说联赛为此蒙羞,也并不为过。因为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从去年的计时器风波,到今年的走步漏判,CBA的争议性判罚,从未消停过。套用北京队后卫方硕的话,“这就是CBA联赛,没办法!大家要维护。”

  让人感到“没办法”的不只有裁判。在其他方面,CBA的业余痛点也委实不少。比如,现场主持人公然以刺激性言语挑衅,啦啦队队员干扰对方选手罚篮,现场保安和客队媒体记者发生冲突,客队队员退场被主队球迷近距离攻击……类似事情发生后,篮协大多会开出数额不菲的罚单,但依然不能保证“下不为例”。难怪,23岁的CBA到现在依然让人感觉没长大。

  CBA长不大,有很多因素,比如本土球员和教练员水平有限, 职业裁判队伍还没建成,外援管理不力、恣意妄为,俱乐部建设急功近利,甚至就连媒体和球迷也不能说毫无责任。他们都是联赛生态的一部分,就像土壤一样,影响着联赛的成长和壮大。

  就拿此次京辽之战的争议判罚后发生的事情来看,媒体的推波助澜甚至更为抢戏。这边厢,京媒引用CBA公司相关权威人士言论,认为辽宁外援哈德森加时赛走步属严重漏判;那边厢,辽媒认为北京队外援赛后针对裁判言论不当,按照规定应该至少停赛一场,目的无非都是为了给篮协、CBA公司施压,为球队争取最大利益。但结果均未能奏效,被打脸不说,反而更激化了球迷之间的矛盾,也影响球队正常的备战。地方媒体有情感的倾向性,再正常不过,但万不可丢掉客观、公正、专业的态度。媒体记者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球迷,相反,他们应该对球迷有积极健康的引导作用。

  紧张刺激的京辽之战已经落幕,回首这四场比赛,我们最终发现,两队之间的宿怨和“仇恨”远没有一些人渲染的那么严重。当曲终人散,两队队员依然英雄相惜,互致敬意,恰好印证了辽宁队在第四场比赛前发布的预热海报上的话——“有惊无险,是对手也是朋友”(所配画面为赵继伟伸手拉起摔倒在地的王骁辉)。这才是职业体育应有的样子:全力争胜,但也接受失败。像勇士一样去战斗,但尊重每一个对手。职业体育惊险刺激,但无关仇恨。有人性温度的职业体育才是真正的职业体育。

  CBA为何老是长不大?管理者当然有责任,但也和我们每个人有关,尤其和我们对职业体育的认知有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