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刘颖余-正文
【看台声音】如何避免 有钱就变“坏”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7-11-0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如何避免……”的句式很流行,个中透着的“时代气息”是:大家都喜欢替人操心,同时也相当焦虑,唯恐被快速前进的时代列车抛下。对此潮流,我不甚喜欢,但我今天也不想免俗,谈谈如何避免有钱就变坏的问题,也算蹭个热点。

  有钱就变坏,当然是夸张的说法。有钱,只是让变坏更具备物质条件,实际上,没钱,也可以变坏。之所以没人讨论这个事,那多半是因为穷人的生活少人关注。但有钱人就不然,常人对他们免不了是羡慕嫉妒恨,因而也时时疑心他们会变坏。实际上,有钱人的生活方式,是没钱人想象不到的。但如果又有钱,又有素质,还有追求,既富且贵,那岂不更好。如何避免有钱就变“坏”云云,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

  还是回到体育的话题。这些年,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印象:中国体育是越来越有钱了,先不说中超赛场那些天价外援、高薪外教,即便如CBA联赛,这些年的日子也是越来越好过,新赛季主赞助商中国人寿宣布,一年给联赛投入3.5亿元;而在上一个联赛周期中签下5年20亿元合同的李宁,这次也以5年10亿元再次投入联赛。除了这两大“巨头”外,还有15家赞助企业加入了赞助军团。如此算来,CBA新赛季的赞助总金额,不会低于6个亿,这还没算上新媒体版权出售所得。

  CBA更有钱了,但让人欣喜的是,它并没有变“坏”。开赛第一轮,新意多多,有媒体就总结了两点:山东的“外援丁”用一个准绝杀和一个盖帽,展现了中国篮球的希望;传奇球员朱芳雨和胡雪峰在各自主场高悬起自己的球衣,透着新赛季的温情……总结得不错。

  这两件新鲜事,前者的直播我没有看到,但后者央视则直播了大部分过程。我觉得,无论从俱乐部建设的角度,还是从电视直播的角度,这都是应该加分的项目。往小了说,是体现了俱乐部方面对于运动员的尊重,往大了说,则是反映了职业体育应具备的人文关怀。虽然这些仪式,在NBA实属稀松平常,但它大张旗鼓地出现在CBA赛场上,还真的让人看着新鲜,甚至有点感动。CBA一直在学习NBA,这次算是学到点子上了。

  表扬的话说完,再来点批评。据报道,10月29日,世界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在大庆拉开帷幕。在当晚进行的丁俊晖对陈喆的比赛前后,状况频出。先是比赛前,电视转播球台上方有物体掉落,为了选手的安全和比赛的顺利进行,主办方在对硬件进行了重新设置后才宣布比赛开始。后来在比赛中,当值中国裁判多次出现走神,无法准确复位被移动的红球,急得一脑门子汗,以致忘记提醒球员:“如果第三次解球失误将直接被判负本局”。这还不算,比赛中,球员视野前方计时器屏幕数次闪动,经工作人员抢修未果,索性将屏幕暂时关闭,改用手动计分。好端端的一场比赛,因多次中断,一点也不像斯诺克顶级赛事(国锦赛的奖金和积分仅次于世锦赛,和英锦赛持平)应有的样子。

  这些年,斯诺克赛事频频落户中国,鼎盛时,排名赛有近一半在中国,这自然是因为中国企业有钱,市场好。但有钱后,举办方如何在软件方面跟上,用心打造精品赛事,却又成为问题。办赛专业性极强,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像类似上述情况,一定会影响球员感受,说严重点,也恐怕会影响到中国体育形象,给人留下有钱就变“坏”的口实。

  中国体育变有钱了,当然是好事。但作为中国体育人,对此,一是应该正确看待,不能有钱就膨胀。爆发户心态早就过时了,现在,真正的有钱人反而更勤奋。干体育,也应有这股劲头;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以专业态度、职业精神来花钱。为此,就要虚心学习世界先进做法,努力跟上潮流,做到真正与国际接轨。倘能做到这两点,我相信,是完全可以避免有钱就变“坏”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