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刘颖余-正文
全运会离我们有多远
刘颖余
//www.workercn.cn2017-06-2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我要去天津全运会打比赛了。”一位外地体育记者在电话里美滋滋地告诉我。

  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后来才知道是真事。这位老兄在当地举行的全运会羽毛球群众比赛中,拿到了混双的入场券。年过半百的他,终于可以以运动员的身份去趟全运会了。

  像这位老兄一样幸运的体育爱好者,还有不少。今年天津全运会,在项目改革上拿出“干货”——19个群众体育项目“登堂入室”,来自天南海北的体育爱好者有机会走上中国体育的最高舞台,一展身手,收获属于自己的骄傲与快乐。“我要上全运”的口号,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响亮过。

  不仅如此,天津全运会还在游泳大项的三个小项向业余选手开放,在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等26个大项都将接受全球华人华侨运动员以个人名义报名参赛。

  有着58年历史的全运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开放过。“全民全运”,至少在本届全运会上,已经不只是一句口号。

  一个时期以来,全运会在中国体育中的地位相当奇特,也可谓之尴尬。一方面,体育界人士非常看重全运会。国家有奥运战略,地方则有全运战略。各地针对全运会的奖励也是层层升级,导致全运会竞争过于残酷无序。一到全运年,各种全运乱象每每为人诟病,大家似乎也无能为力,于是一声叹息,四年后一切照旧。另一方面,老百姓对全运会并不感冒,过低的社会关注度让全运会看起来更像是体育界人士的“自娱自乐”。与此同时,在一个崭新的“后北京奥运会时代”里,体育的社会价值和多元功能被不断开掘,大众的体育需求持续上扬。与这些体育领域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相比,全运会作为调动体育资源的重要杠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与不匹配。

  当老字号的全运会碰到体育发展的诸多新问题,改革势在必行。

  天津全运会改革号称七大举措,最重要的一是增设群众比赛项目,二是增设非奥项目。前者有利于改变全运会的高冷形象和自娱自乐色彩,让全运会更亲民,真正地走进大众,同时有利于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发展;后者有利于中国体育的项目布局,让体育发展更多元更丰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各地体育部门的政绩意识,从而降低全运会的无序竞争。当不再仅仅服从于“奥运争光”,而是以积极求变的姿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全运会一定能找到更富生机与活力的发展源泉。

  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良性循环,这是体育强国发展的不二之途。对于任重道远的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来说,抓住全运会这个牛鼻子,寻求突破,或将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全运会改革刚刚起步,其效果如何还需观察。而且,全运会过往给人的印象太过牢固,让全运会走进体育爱好者心中,或将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便对于运动员,全运会的吸引力也并不完全一样。对于某些项目来说,全运会就是最重要的竞技殿堂,而对于另外一些项目来说,它可能形同鸡肋,甚至成为负累。比如本届全运会网球团体比赛,就爆出代表湖南参赛的天才少女许诗霖临阵脱逃的新闻,再联系起李娜当年对于全运会比赛的不屑,我们不得不感叹,全运会远非铁板一块,有时候还需区别对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