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米’的高度规划城市可以有”-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刘文宁

“从‘一米’的高度规划城市可以有”

工人日报—中工网 韩韫超
2018-08-10 07:36:13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自从生了娃,生活中平添了不少焦虑,不仅源于整日要为孩子的吃喝拉撒操心费力,还包括带着孩子出门时可能面对的各种不便利和不安全——从在小区周边遛弯,到出远门看世界,先前自己一人可以轻松搞定的事,一旦带上娃,难度系数便成倍飙升。

  这当中,有些麻烦是可以提前预见、有所准备和应对的,而有些则实在让父母们犯愁发憷。

  孩子还小时,父母们会担心,在商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为孩子哺乳、换纸尿裤,是否有合适的、安全的空间?带孩子如厕、洗手,究竟是去男厕所还是女厕所?厕位、洗手池的设计对孩子来说是否方便?

  孩子大一些时,父母们开始担心,家附近是否有经济且安全的游戏空间?街区道路是否足够平整而不至于让孩子在奔跑、骑滑板车时绊倒摔跤?公共健身、电力设备、建筑工地等是否有针对儿童的特殊“设防”?有些父母干脆把孩子圈在家里,坚信“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是安全的王道。

  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以儿童的视角来考虑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的尺度——不少城市和部门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一些地方也作出了努力和尝试。比如,一些公园和景区门口出现了可供租用的简易儿童推车;公共卫生间里低矮的儿童专用便器、洗手池越来越多;湖南长沙开展“从一米的高度”规划城市方案征集活动;福建厦门多所学校周围设置了“爱心斑马线”,上下学时段由专人为孩子安全过马路保驾护航……

  那些年撒欢儿绊倒而磕掉的门牙,进到建筑工地里玩泥巴、垒砖块时磕破的膝盖……这是不少成年人童年里带着眼泪的点滴回忆,某种角度上说,这其实暴露出了昔日城市公共空间里不少细节上的疏漏和缺失。今天,这些疏漏或缺失都弥补上了吗?答案恐怕不太乐观。

  孩子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管理,多为孩子们考虑,多满足他们的需求,其实也是在为我们的未来作谋划和储备。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个孩子,也将有自己的下一代。那些照顾到孩子安全和便利的城市细节,正是城市文明和人性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真实刻录。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奈飞“重现”银河,为何如此钟意杜琪峰

    人物头像剪影为杜琪峰(图/视觉中国),六个人物形象剪影来自其导演的电影《枪火》海报。有人说,90年代之后的香港电影因为杜琪峰的存在而得到了拯救。这个不停在片场抽着雪茄,时而暴脾气的中年男人镜头是他解剖人性的利器

  • 网红“杀鱼弟”悲剧映射了家庭教育的痛点

    2010年,年仅10岁的小孟,因一手“杀鱼绝技”而爆红网络,人称“杀鱼弟”,其父亲甚至将店名改成“杀鱼弟”水产。8年前,“杀鱼弟”的凝重表情和犀利眼神,让无数人心疼。本以为随着舆论的曝光,社会的关注和帮扶,孩子的内心能逐渐被阳光所照亮

  • 在爱国奉献中书写人生华章

    倾一腔热血唯酬夙愿,守万里海疆不忘初心。默默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走了,永远离开了他朝夕相处的妻子,离开了他执着坚守的开山岛王继才的一生,是充盈爱国情怀的一生。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86年

  • 鞠萍:做陪伴孩子们一辈子的知心姐姐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新京报独家专访了文体娱领域的四十位“先锋”人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和耀眼的成就。没有各种电子产品的年代,我们似乎都一样,每天放学跑回家,放下书包就坐到电视机前面蹲守少儿节目——《七巧板》和《大风车》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