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不是把人类看作自然界的“癌症”-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幻灯片

环保不是把人类看作自然界的“癌症”

邢帆
2019-08-20 14:06:21  来源:长江日报

  8月18日, 冰岛为国内消失的第一座冰川——奥克冰川举行了“葬礼”。该冰川因气候变暖,2012年仅剩0.7平方公里,2014年被从冰川名单中剔除。活动给该冰川立了纪念碑,碑上刻有一封《致未来的信》:“我们知道在发生什么也知道该做什么,但只有你们知道我们是否做了。”冰岛11%的国土被冰覆盖,科学家预测,2200年冰岛的冰川将全部消失。

  这场葬礼在网络上获得热捧,有人评价,这不是给冰川的葬礼,而是给不加节制的人类的。

  为一座冰川举行“葬礼”,颇有些“行为艺术”的意味。保护环境当然没有错,冰川减小乃至消融,是自然环境向人类发出的信号。不只如此,堆集成山的垃圾、身体内塞满垃圾的动物尸体、原本蔚蓝的大海被染成黑色、北极熊因无处立足跌落水中等,无不在提醒人们,生存环境正在恶化,保护环境需要身体力行。

  但是,知易行难。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一谈“环保”,就将环境与人类活动对立起来,动辄葬礼、罪人,将人类活动视为“破坏环境的罪行”,把人类看作自然界的“癌症”。如果人类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那就不要发展了;如果人类牺牲能给自然带来好处,那就应该牺牲。极端环保主义有一句很出名的话:“砍掉三棵紫杉木去救一名癌症患者完全不值得。”

  把环保和人类生存发展对立起来,本身也是对环境保护的曲解。走向自然中心主义、动物中心主义的环境保护,是本末倒置。

  人们都知道冰川消融来自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确真实存在,除了冰川消融,它还会带来海平面升高等问题。但是,人类高估了自己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力。若以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来排名,前四名的气体是:水蒸气,36%–70%(但不会列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9%–26%,甲烷,4%–9%,臭氧,3%–7%。占据 70% 温室效应来源的水蒸气完全不可控制,而全世界针对温室效应的减排措施,都是面向臭氧这个非决定性气体而制定的。著名《京都议定书》,即便所有国家都签署并执行了其中对减排的要求,到2050年之前,也只能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 至 0.28℃。这些都是公开的数据,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而一些人,则把温室效应当做了指责别人发展耗费资源的证据。

  环境保护,不但不应被视为“人类为自然界的癌症”,因此来限制和减少人类活动,恰恰相反,应当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在极端环保主义者视为天堂的非洲、拉美和南亚,到目前仍有8亿多人处于饥饿状态。而很多曾被沙化、荒漠化的区域,恰恰因为人类的努力和保护,让生态发展到一个更高水平。事实证明,环保的问题,同样是一个发展的问题,需要通过发展的方式去解决。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既然敢亮招牌,就要有被监督的准备

    就在上月底,和林格尔县也召开了政务服务相关会议,提出要“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做到“资料互通、信息共享”。期待该县这项工作能真正做实,起码那个收据抬头是“乐乐百花摄影店”的窗口,该好好整治一下了。建议群众再遇到这样的窗口,不要向物价部门投诉,这不是单纯的物价问题,不妨打给纪委试试看。

  • 中工时评:游学与否不只是钱的问题

    暑假已过数周,不少家长都让孩子参加了暑期游学项目,特别是赴海外游学,费用自然不菲。高昂的游学费用,让一些家长感慨“养不起娃”的同时,也带来了攀比现象,最终却让鱼龙混杂的游学中介机构获益。

  • 中工时评:二青会:面向未来的青春约会

    8月8日晚,在第11个全民健身日来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二青会)在山西太原隆重揭幕。

  • 中工时评:摘牌有力量,挂牌才更显分量

    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其官网发布了一篇公告,对复核检查严重不达标或存在问题的7家5A级景区进行了处理。这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乔家大院”,它被取消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

人物

  • 高原最美医生的最美故事

    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微博热搜上蓦然出现了#周南医生去世#的消息。很短的时间,无数支蜡烛在社交平台上点燃,上万名网友沉痛送别……

  • 杨冠淼:此生不渝年少志

    81岁的杨冠淼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工作60余年了。1958年,为支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上海华东钢铁建筑机械厂召开动员大会,准备抽调一半的人员和设备到广西柳州一个新的工厂,杨冠淼就是其中一员。

  • 强国脊梁:“超导斗士”赵忠贤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温超导研究实现了从“起步”“追赶”到“领跑”的跨越,这一切成绩,都离不开一个人——赵忠贤。

  • 共享厨房的善意 温暖生命脆弱的时光

    王睿的厨房,只有15平方米,却有上千人在里面张罗过一日三餐,可见需求之大。然而,千余人,在全国2000多万的住院病人中,又是多么微小的比例。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