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日”分子要露头就打-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幻灯片

对“精日”分子要露头就打

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2018-10-15 10:48: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们之所以强调勿忘国耻,之所以要崇尚捍卫英雄,并非因为仇恨,而是为了重申和平来之不易,为着承继英雄之遗志捍卫和平。有力回击以各种方式丑化、诋毁英雄烈士的恶劣行为,法律不仅当有所为,更须能有所为。

  10月1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方微博发布讣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沈淑静老人辞世,享年94岁。网友“无限派_”在这条讣告下留言,公开叫嚣“南京大屠杀不存在”,此举旋即引起公愤。据媒体报道,该网友曾在网上多次发表“精日”言论,公开叫嚣侵华日军占领无锡时犯下的累累恶行都是造谣。目前,南京警方已展开调查。

  纵观各国,言论都有着边界与禁区。不少言论禁区是共同的,如侮辱他人、引发现实公共恐慌、宣扬恐怖主义、反对国家与政府的言论,为所有现代国家所不容。有些言论禁区则不同,似乎只在某个国家成为禁区。如在德国,有着“禁止公开宣扬纳粹”的公法条款。2016年1月,在柏林的一次集会上,一位80多岁的女性称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从未发生过,奥斯威辛集中营毒气室的说法也是子虚乌有。当地法院于2017年10月16日,判处这名公开否认纳粹大屠杀历史的88岁女性6个月监禁。

  类似的例子还不少,若是在日本辱骂天皇,在美国宣扬种族歧视,在宗教国家否认国教,都将惹来不小麻烦。这些言论禁区看似“因国而异”,但实际上也有着共通性。这些言论之所以被严行禁止,要么是因为其背后蕴含的暴行曾经给这个国家与民族带去颠覆性的伤痛,要么这些言论所宣扬、标榜的价值与这个国家赖以成立、维系的精神所不容,若是听之任之,或将动摇这个国家的根基。这个国家反对这些言论,正诠释着这个国家之所以为国。

  众所周知,自1931年9月1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经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等重要历程,中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九州狼烟尽扫、百年国耻得雪,自此,中华民族昂然走向伟大复兴之路。抗日战争对于中国而言,有着复杂的特殊意义。而近年来偶有出现极端崇拜日本军国主义,仇恨本民族的所谓“精日”分子,以各种方式否认、美化侵略者的暴行,丑化民族英雄与苦难者,践踏抗战先辈之伟绩。相关言行不仅挑战着国家与民族的尊严,更冲击着国家所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所践行的和平发展道路。更广泛而言,“精日”在本质上反映了军国主义思想的复辟和抬头,宣扬着反人类思潮。

  “精日”分子拿民族伤痕开玩笑,挑战民族底线,这早已超出了道德谴责的范畴,触犯了法律,构成寻衅滋事、侮辱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今年2月,两名男子在南京抗日碉堡遗址前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拍照,被处以行政拘留15日处罚。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更为相关执法指明了方向,明确规定: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精日”分子泯灭基本民族良知,把敌意和侮辱施加到自己民族同胞的身上,对其抬头就打,实现零容忍自不待言。

  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出于故意还是无知,无论是直接的方式诋毁,还是通过否认、美化侵略者及其暴行来间接丑化,都需要付出相应的法律代价。我们之所以强调勿忘国耻,之所以要崇尚捍卫英雄,并非因为仇恨,而是为了重申和平来之不易,为着承继英雄之遗志捍卫和平。有力回击以各种方式丑化、诋毁英雄烈士的恶劣行为,法律不仅当有所为,更须能有所为。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见证人·第十期|李谷一:春晚常青树 歌声飘过40年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 厚积薄发迎来公路蝶变

    从上世纪80年代投身交通运输事业,到2009年退休;从陕西省交通厅计划处副处长,到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从全身心投入公路建设,到深度参与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 李蓓:用“透视眼”为战鹰探伤

    人物小传:李蓓,航利集团压气机故障检查员,空军航空修理系统技术能手。曾荣获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名,工厂“三八红旗手”“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若非这身蓝色工装,你很难将李蓓和工匠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

  • 千里追逃,让行贿人寸步难行

    “他不在的日子,我整天做噩梦,担心丈夫在缅甸吸毒、赌钱,害怕他被人陷害。这样的日子算是熬到了头,他回来了今年7月24日,江苏省连云港市外逃人员程志友在中缅边境的打洛口岸被顺利交接入境。这是该市监察体制改革后,首个在境外被抓获的行贿犯罪嫌疑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