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监测造假必须露头就打-中工评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时事

对环境监测造假必须露头就打

王石川
2020-06-05 09:05:32  来源:光明日报

  据报道,近期浙江乐清、安徽庐江等地发生两起严重的涉嫌水质监测干扰、作假案件,已由公安部立案查处。对此,生态环境部相关人士称,对干扰生态环境监测的行为坚持绝对“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

  所谓的“绝不姑息”绝非轻描淡写的表态。据了解,浙江乐清涉事的两家生态治理公司的涉案人员已被逮捕,案件正在审理中;而安徽庐江这起也有了处理结果,该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河长制办公室相关人员伙同涉事公司相关人员串通造假,已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地方人员受到了党纪政纪处理,生态环境部表示将对涉案公司进行处理、通报,并对地方政府进行公开约谈。

  环境监测造假,后果十分严重。殷鉴不远,在陕西省西安市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件中,经一审宣判,涉案7人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刑期从1年3个月到1年10个月不等。因监测造假而获刑,代价可不轻。环境监测造假还带来另一个后果——数据失真,这既蒙蔽了真相,还会误导政府部门决策,更可能影响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部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各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的目标要力保如期实现。而水质监测一旦造假,如何保障水质目标如期实现?

  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乎监管部门职责,关乎环保进程,更关乎民生。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改善,体现在蓝天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美等。但也应看到,生态环境改善离公众期待尚有距离,特别是一些地方、企业和公民的环保意识不够强烈,污染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而备受诟病的环境监测造假,并未绝迹,用有关负责人的话说就是出现了冒头现象。

  对这类违法行为一冒头就要痛击。事实上,监测造假未必能被及时发现,因为监管部门不是万能的,监管触角也不可能触及方方面面,更不能及时覆盖到所有领域。为此,需要强化监督主动。2019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对37家国家级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了“双随机”监督检查,共有20多家机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监测造假,于法不容,但在畸形利益驱动下,总有一些机构和部门汲汲于造假。如果说提高惩处力度,可让监测机构不敢造假,那么要让监测机构无法造假,就需要织密防线。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度层面采取措施,比如,完成国控网空气和地表水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现“谁考核、谁监测”和原始数据直传上报,从管理体制机制上确保监测数据的“真”。

  绿色发展不仅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环保工作重要而又繁杂,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一周看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