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司法助推公平正义-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时事

让互联网司法助推公平正义

张智全
2019-12-09 11:20:36  来源:人民法院报

  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抢抓互联网技术运用契机,乘势而上,积极推进互联网司法,有力促进了公平正义的实现。

  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白皮书透露,截至2019年10月31日,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互联网案件118764件,审结88401件,在线立案申请率为96.8%,全流程在线审结80819件,在线庭审平均用时45分钟,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约38天,比传统审理模式分别节约时间约3/5和1/2,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0%,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呈现良好态势。

  “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公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已不再仅满足于“不能缺席”,更渴求公平正义的触手可及。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则为公平正义的更快实现提供了契合点。作为专司司法审判职责的人民法院,与时俱进地运用互联网技术,以更高的司法效率满足公众对公平正义触手可及的现实需求,无疑是必然选择。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抢抓互联网技术运用契机,乘势而上,积极推进互联网司法,有力促进了公平正义的更快实现。从2013年以来的审判流程、庭审公开、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四大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到2017年8月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正式成立,再到2018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的先后成立,人民法院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更快实现公平正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让公众对公平正义的不再迟到和触手可及有了更多乐见其成的期待。

  互联网法院是司法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重大创新实践,并非简单的“互联网+法院”,也不等于传统诉讼制度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对传统审判模式的一次重构。与传统法院相比,互联网法院因充分融入了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和科技性,不但可以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让其“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诉讼有了可能,也为大幅缩短案件审理周期、提高司法效率、确保公平正义的判决能更快地“瓜熟蒂落”,奠定了坚实技术根基。

  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在案件数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不论是审判效率、还是案件质量,以及司法判决的公信度都不降反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功不可没。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肯定互联网法院助力公平正义触手可及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互联网法院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对向科技要司法效率和向效率要公正的探索还远远不够。若要让其真正助推公平正义的更快实现,还有赖于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技术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毕竟,互联网法院是科技重塑司法生态的产物,互联网技术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与科技相向而行、同频共振,互联网法院才能获得生存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也只有让新科技的充分运用成为互联网法院的标配,亦才能提升司法质效,助力维护公平正义。

  公正是司法的最高目标,效率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佳路径。互联网法院开启了向科技要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的窗口,其未来的发展更加可期。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着力把文化宫的“工”字招牌擦亮

    今天的工人日报一版头条报道,今年以来,山东工会实施工人文化宫3年集中整治和提档升级行动,成效明显。山东省总负责人表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坚决打赢工人文化宫集中整治提升工作攻坚战,努力打造职工精神文化新家园。

  • 中工时评:让宪法的阳光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今天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同时我们也迎来了第二个“宪法宣传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宪法活动。各级工会也启动了“宪法进企业”活动。举国上下洋溢着“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的良好气氛。

  • 中工时评:服务再智能也得有“说话”的人

    日前,一篇针对某电信运营商服务热线“找个‘人’来说话有多难”的帖子,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不论是电话热线还是网上平台,消费者需要咨询和帮助乃至投诉建议时,难寻人工服务并不鲜见。一些服务商和相关平台使用机器人语音进行自动服务,美其名曰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则削减了人工服务的成本。

  • 中工时评:清欠是责任,是义务,岂容懈怠?!

    今天的人民日报以《跟随农民工去讨薪》为题,记录了四川宜宾市高县“龙湾国际”楼盘工地100多位农民工的欠薪遭遇。两年多来,他们工资专户中的600多万元被承包商冒领、挪用,至今没拿到;开发商则出尔反尔,老账未结又增新欠300万元。

人物

  • 她的坚强是面镜子,照见一些人的懦弱

    “瓷娃娃”“袖珍姑娘”……这是磐安女孩曹丽珍与身俱来的标签。这个36岁、身高却只有75厘米的“袖珍姑娘”,在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最终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 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又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一则因为她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二则因为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

  • 民警童德的微信头像很特别

    社区民警童德的微信头像,很是特别。除了一张工作照,还留有姓名、联系电话、地址,并配着一行双色标注的文字——“如果你需要办理户口、居住证,及调解家庭、邻里纠纷,请添加此微信号进行咨询和预约办理。”

  • “农民院士”,火热时代的精神坐标

    连日来,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的朱有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在神州大地不胫而走,引起强烈反响。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