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诱饵”,当涵养“不多看一眼”的自觉-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时事

面对“诱饵”,当涵养“不多看一眼”的自觉

何竹梅
2019-02-18 14:35:29  来源:红网

  湖中,两条一黑一白的鱼,同时看到了远处的诱饵。白鱼即刻掉转身,往回游。黑鱼不解地问:“诱饵离我们还那么远,你为何唯恐避之不及呢?”“我怕多看了一眼,就禁不住游过去。”白鱼说。数日后,白鱼听到了黑鱼的消息。那日,黑鱼远远地看着诱饵,就不由向诱饵游去,离诱饵越来越近,最后再也禁不住诱饵的诱惑,用嘴去触碰了一下。可一碰,诱饵就把黑鱼钓上了岸。从此,黑鱼再也没有回到湖里。“对于诱惑,不但要远离它,不去触碰它,有时,连多看一眼都不行啊!”白鱼感叹道。

  这则貌似离奇的故事,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生路上,面临的“诱饵”太多。何谓“诱饵”?捕捉动物时用来引诱它的食物,也泛指用以引人上钩的事物。可见,“诱饵”关键在一个“诱”字上,那对被引诱者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在人的一生中,特别是有权在握的人,前行的路上有着许许多多的“诱饵”,也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本来不属于自己但又充满诱惑力的利益、权力。面对种种这样“便宜”,有些人就不免开始“红眼”,于是越走越近,最终就“上钩”了。

  美国著名建筑师詹姆斯·勒菲斯特所写的《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中讲了自己十一岁时随父亲在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时钓到了一条特大的鲈鱼,当时只有他们父子,可是父亲仍然执意将那条鲈鱼放了,并且告诫儿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34年过去了,他说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他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都会想起那条放掉的鲈鱼。

  詹姆斯父子与那两条一黑一白的鱼有些类似,不同的是詹姆斯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教导,拒绝了那条诱人的“鲈鱼”;而那条黑鱼呢,没有听白鱼的劝告,最终禁不住诱惑而葬送了自己。像黑鱼一样心态的人,归根结底就是私心太重,凡事总以自己为中心,只要是“便宜”,明知有风险,也要试一试。如果是这样的党员干部,那就会不惜运用党和人民给予的那点“权力”,为个人利益服务,为贪婪的“沟壑”服务。他们面临着不该得到的“赃款”“赃物”,不是主动拒绝,而是一步步靠近。

  在生活中,有的人贪婪的“沟壑”难填,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只要能得到,就不讲诚信,不择手段。这样的人一旦贪婪成性,是很不好“改邪归正”的。再回头看看那只发现“诱饵”就立即回头的白鱼,他远离“诱饵”,没有压力;轻装上阵,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样的人往往事情干好了,心灵深处还珍藏着那些永不老去的记忆。面对诱惑,党员干部们更要学会拒绝执政过程中的一切诱惑,才能让自己轻装上阵,用铁的纪律砥砺前行,前方永远都是亮丽的风景。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们,肩上扛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仕途”上遇到的“诱饵”很多。特别是在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还能不能像那条白鱼或詹姆斯的父亲那样,主动拒绝、立即拒绝,一如既往地践行人民公仆的职责,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对于诱惑,不但要远离它,不去触碰它,有时,连多看一眼都不行”,白鱼的感叹其实就是说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到远离纪律“红线”,不越纪律“底线”。不管“诱饵”多么引人,只要能涵养“不多看一眼”的自觉,那就永远都不会“上钩”的。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慕安会因何尽吹“合作风”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际秩序和全球安全开始面临新的挑战。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频频作恶,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接踵而至,技术发展和气候变化带来不确定性

  • 中工时评:委内瑞拉局势的三种可能

    自1月23日委内瑞拉议会主席瓜伊多宣称就任“临时总统”后,委局势持续紧张。目前委总统马杜罗仍然得到最高法院和军队的支持,但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干涉正试图从经济、外交甚至军事等方面向委政府继续施压。

  • 中工时评:治理餐厨垃圾,咋办好?

    在农业农村部1月8日进行的全国非洲猪瘟防控远程培训上,该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要“杜绝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在此之前,该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饲喂过程中使用了餐厨剩余物。

  • 中工时评:美国建墙僵局何时破解

    从去年12月22日至今,美国政府部分“停摆”已有20多天,创下美国史上政府关门时间最久纪录。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不建墙无预算”,国会民主党人则决意与总统死磕到底。

人物

  • 从短聚站台奔向梦想远方

    郝康是一名铁路司机,在陕西榆林站跑货运;雷杰是列车乘务员,往返于西安和乌海西之间。同是陕西绥德人郝康与雷杰相约在零点37分的爱情故事,在春节期间,经由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后,迅速刷屏,在舆论场传递着爱意、激荡着人心。

  • 翟天临人设崩塌,吃相让学术蒙羞

    刚刚在春晚上出演打架角色的“学霸”明星翟天临,近日遭到了360度无死角的学术打假。惯于在社交媒体上秀自己“写论文”的演员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发“帽子”的北京电影学院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坐不住了。前者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

  • 谨记,舆情从来不休息

    演员翟天临因为直播中问了一句“知网是什么?作为一件多元主体舆论事件,这当中投射出的种种问题,尤其是舆情回应和处置的过程,值得我们反思。

  • 林志玲春晚节目引争议:不甘寂寞的替身不是好替身

    林志玲在央视春晚表演水上芭蕾节目《绽放》获得一致好评,但近日却曝出“替身争议”, “水下替身”本人发文称“志玲姐姐在排练最后一天才来到现场”。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