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见证】改革开放在我生命里的四声“惊雷”-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时事

【改革开放40周年·见证】改革开放在我生命里的四声“惊雷”

见惊雷
2018-11-12 19:53:01  来源:统战新语

  1978年,我出生了。那一年,标志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话剧《于无声处》在北京首演。父亲激动万分,结合“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给我起名“见惊雷”。

  如果记述和我和改革开放的点滴,这是一个起点。由于“见”姓稀少,大江南北,没有重名,只有我一个“见惊雷”。更重要的是,若不是改革开放,就没有“见惊雷”这个名字。这便是改革开放在我生命里第一个记号,第一声惊雷。

  改革开放在我生命里的第二声惊雷,是陆家嘴。

  1992年,浦东开发开放。5年以后的1997年,我怀着对南方的向往,自作主张报考了复旦大学,一个人带着一个旧式的大皮箱来到了上海。

  很快,我就从五角场骑自行车来到了梦想中的地方,上海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陆家嘴。然而,我非常失望。没有看到如浦西一样的高楼大厦,就是跟五角场比都差很多。当时除了东方明珠和一幢海关大楼,只有一些零星的工地被挡板围着,透过挡板缝隙我看见了里面的泥水和搅拌车,但完全想象不到后来的发展。

  又过了5年,2002年我再一次来到了陆家嘴。这一次的身份是《外滩画报》社的资深记者。我的任务是做一篇正大广场的调查报道,探究陆家嘴商圈未来的发展。在经过了两周多时间的实地采访以后,我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投资4.5亿元,24万平米面积的正大广场对陆家嘴来说,太大了,如同一艘航空母舰,就要搁浅在这小小的陆家嘴里。我的理由也很充分,陆家嘴的人流太少了,从最近的地铁口出来,要过一个十字路口才能到正大广场这边。而且,从浦西开车过来的人一出隧道就已经在正大广场500米开外了,再回过头来购物不方便。正大广场的工作人员似乎也侧面同意了我的观点,因为正大广场最开始的设计方案中,从东昌路渡口过来(原东昌路渡口在正大广场正西面江滨),会有一条人行步道,直接把浦西的人流引到正大广场内。但后来整个渡口都要搬迁,人行步道也就没指望了。无奈之下,正大广场向全上海派出了很多的免费超市班车,以此来勉强保证必要的客流量。就这样,我的报道作品在《外滩画报》正式发表,题目是《正大号巨舰搁浅陆家嘴》。可笑的是,这篇报道还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共鸣,大家认为我的报道独立思考,具有警示作用。

  如今,工作的地方距离陆家嘴很近,经常在陆家嘴的空中布道漫步。当我穿梭在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等鳞次栉比的大楼当中的时候,还会偶然想起那个骑自行车的少年,只看到了泥水和搅拌车的少年;每当来正大广场的时候,购物的人潮拥挤着我往前走,也会记起,那个只看到眼前,看不到未来的“资深”记者。

  必须承认,浦东开发开放的力度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一名记者的想象力。繁荣的陆家嘴就是我生命中的第二声惊雷,澎湃的时代大潮的声音。

  改革开放在我生命中的第三声惊雷,是上海世博会的空前成功。

  2002年12月3日,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作为媒体人,我们整夜未眠。一方面,为了第二天见报的特刊采写和编辑稿件;另一方面,作为新上海人,我们为之兴奋。然而,一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顺利召开,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我们是忐忑不安的。我们担心建设资金是否到位,我们担心是否有那么多人来看世博会,我们也担心,世博会结束以后,园区是否将成为一片荒地,等等。

  2004年到2007年,我担任《每日经济新闻》联系上海世博局的条线记者,可以说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内容都是上海世博会的建设进度。有一次,大约是冬天,在现场召开世博会场馆开工奠基仪式,上海市主要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却只记得那天阴冷潮湿,黑乎乎的工地和飘扬的施工旗帜,完全没想到如今中国馆的雄壮和典雅。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也多次听到和看到过世博轴的设计方案,然而必须诚实地说,我没有想到如今可以在便利大气的世博轴上漫步、休闲和购物。去年,民建浦东几个支部在世博轴上的一家单位举行年会,我们还在世博轴靠近中国馆的地方拍了一张照片。我想,这张照片,会深刻提醒着我的局限。

  2010年世博会的胜利召开,以及随后世博会场馆设施的使用,世博会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与繁荣,就是改革开放在我生命里的第三声惊雷,让我更加惊叹于上海改革开放的澎湃力量。

  如今,第四声惊雷也正向我走来。

  5年前的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这一天,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辞去工作,自主创业。随后在2014年,将公司注册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拿到了营业执照。

  在过去的5年中,我也听到了关于自贸区种种负面的评价和看法,甚至自己也有过一些怀疑。比如“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够”、“外高桥和临港的距离太远”、“金融服务业很多政策难以落地”等等。然而有着过去三声惊雷的经验,我相信,上海的改革开放一定还有更惊叹的成绩在等着我们。

  “风物长宜放眼量”,曾经的泥水和搅拌车会变成高大上的金融区;曾经的交通死角可以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同样的,今天还看不出重大变化的自贸区,最终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的自由港。 那个时候,我们不要只是惊叹。 而是说,我们参与了这一波的改革开放。

  (见惊雷,民建会员)

编辑:王铉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北京工会“双沟通”工作新路的重要启示

    近日,全总微信公众号刊文专题报道北京工会流行的“双沟通”工作新模式。所谓“双沟通”,即职工沟通会、企业沟通会。

  • 中工时评:医生评职称不再唯论文,值得关注

    根据甘肃省人社厅、卫健委联合下发的文件,该省参加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论文、科研不做硬性规定,并加强了医德医风考核,这也是甘肃省首个基层高级职称评价标准。

  • 中工时评:进博会:一项创举,一项壮举

    12个主宾国,82个国家,3600多家参展企业,动辄成百上千亿的成交金额……11月5日至10日,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首次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惊艳亮相。

  • 中工时评:支持民企发展:重在行,贵在恒

    这些天,习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在广大企业家和创新创业者中引发强烈共鸣。这一重要讲话和此前总书记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廓清了迷雾,消除了杂音,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其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领域引发的震撼,不啻于一场新的思想革命。

人物

  • 采伐蕙兰无罪案彰显法治的力量

    2018年11月8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人民法院对4起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再审公开开庭审理,经评议后当庭宣判此案由卢氏县检察院公诉后,卢氏县法院以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秦运换等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 郭树清:推动金融机构“敢贷、能贷、愿贷” 坚决消除金融服务民企的隐形壁垒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经济日报记者11月7日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记 者:习近平总书记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什么会在全社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为什么企业界和金融界都很振奋?

  • 等待也是一种守护

    张翰是大连529路区间车的专职司机,一向守时尽责的他,最近在三八广场站,会比原定发车时间多等两分钟。天气凉了,有人愿为你驻足吗?暗夜路长,有人愿为你守候吗?公交车司机张翰用尽责的职业心、敏锐的观察力,给出了回答:让公交车“晚”开两分钟

  • IG:看懂电竞身后的代沟

    据说IG夺冠第二天,微信点击指数超过2800万,比头一天增长3000多倍。我知道很多人不懂“IG”,这很正常。数据说,全国电竞人群平均年龄18-24岁。也就是说,超过了这一年龄,你很可能错失了这一人群的密码。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