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瞄准引领型建设发展 释放区域融合新活力-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时事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瞄准引领型建设发展 释放区域融合新活力

臧梦雅
2018-10-04 13:44:2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一直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与香港、澳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融互通,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努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继续做好改革开放大文章。如今,在中国发展昂首步入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蓝图正化为脚步坚实的行动,愿景正变成风生水起的现实。

  扩大开放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以0.6%的国土面积和占全国4.56%的人口,创造了中国12.17%的GDP。2017年,GDP总量达到101843亿元,超过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全球港口最密集、航运最繁忙的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4.5倍左右。 

  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经济也各有特色: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东莞、佛山、惠州等地制造业发达;深圳则是科技产业中心。此外,粤港澳大湾区是从改革开放中获益较早的地区,参与国际合作的经验丰富,强大的科研力量也可以吸引全球科技公司、科研机构前来投资布局。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显露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国际自由贸易港雏形,未来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门户枢纽和世界级经济平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时期,更要充分发挥湾区城镇化的领先优势,打造承载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努力为各类国际化创新主体和要素资源落地提供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配套服务,将本区域建设成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示范区,开创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互联互通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9月23日,广深港高铁正式开通,香港纳入全国高铁网络,旅客可以从全国44个车站直达香港。香港由此接入国家高铁网络,迎来真正意义的“高铁时代”。另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未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重要跨海通道,总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进入通车前演练测试阶段。大桥通车后,港澳之间的车程将从3个多小时缩短到半小时左右。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一年来,湾区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果,已经使三地尤其是港澳同胞受益。随着交通“主动脉”和“毛细血管”不断完善,“粤港澳一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宜业、宜商、宜居、宜学、宜游的“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将从理想变为现实,湾区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布局将得以更好推进。 

  未来,珠江西岸城市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道路交通网络,直接与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对接,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和消费要素。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开端推动湾区建设,不仅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创新合作 瞄准全球科研高地 

  当前,世界面临产业变革的大时代,传统产业逐渐被淘汰,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动力。粤港澳大湾区要瞄准“引领型发展”,推动从科学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现代科技创新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同时,也要积极建设成为新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培养地和支撑地,打造全球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全国开放创新的引领区、创新建设体系先行区。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全球创新高地的基础和实力。区内的广州、深圳、香港是知名创新城市,高端人才汇聚,高等院校170多所。产业基础实力雄厚,电子通信、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在这里集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居全国第一位。近5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总量年均增幅达到33.10%。以佛山、东莞、中山等为代表的城市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完备,创新发明能够快速落地,实现产业化。 

  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关键是实现协同创新。专家建议,要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关区”独特的制度优势,以体制机制优势引领协同创新发展。在已有的粤港、粤澳、港澳三方相对独立的合作机制基础上,加强粤港澳三地协同合作,积极探索粤港澳三地一体联动发展,推进要素资源便捷流动,优化跨区域合作创新模式,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共享创新合作成果。

编辑:王铉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数一亿粒米”现象并非个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孩子,通过学校教育,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具备能够进行下一阶段初中学习的学习能力

  • 中工时评:95后新员工缘何爱跳槽

    到今年秋天,第一批步入社会的95后大学生,工作正好满一年。但是,与他们的前辈相比,90后的跳槽更加频繁,短短一年时间里,许多人已经开始做第二份甚至第三份工作了。

  • 中工时评:中非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一边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边是拥有世界最多发展中国家的大洲。金秋九月双方在北京的一次次“握手”,再次唤醒了两块大陆有关友情的温暖回忆

  • 中工时评:重信务实成就中非友谊

     在9月3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的主旨讲话,指引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物

  • 对“最美新娘”不能止于感动

    8月30日,国道227线青海门源县路段发生一起车祸,当时,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红十字会医院的“90后”护士周炜和丈夫正在青海蜜月游的归途,距事发地仅20余米。只有加大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力度,爱心才能永续绽放。

  • 航天人才张小平离职风波的警示

    日前,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27日下午,张小平原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张小平个人的离职不存在影响研发任务的问题,但是研究机构也会反思如何留下更多的人才。

  • 平凡的他为何给我们感动

    起于普通,铸就不普通;看似简单,做起来不简单,这是一种升华和境界,也是王继才让人敬佩的地方。守岛看似平常小的开山岛,大的爱国心。有人感到,爱国是个“大词”,好像离自己很远,甚至不知如何表达。什么是爱国的正确打开方式?王继才用“守岛就是卫国”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 李德威生前身后巨大反差 是什么击中了大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李德威去世近半月,有关他的舆论热潮一直高涨。几天前,他的同事、中国地大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罗林波发表署名文章《李德威教授生前无名,死时信息爆炸,只因身上有种时代奇缺的东西》,再度刷屏。——诚如斯言,李德威生前身后声名的巨大反差,值得观察。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