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厥心溪壑 岂可不惧
曹育新 郭永朝
//www.workercn.cn2018-06-19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为官者当坚守底线,洁身自好,不贪丝毫;当辨识权衡,抑而拒之;当崇廉尚俭,正身制贪;当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思想和道德上的定力。

  “既受命以牧斯民矣,而不能守公廉之心,是自不爱也,宁不为世所诮耶!况一身之微,所享能几?厥心溪壑,适以自贼。”元朝张养浩任县令时在所著《牧民忠告》中谈道,为官贪墨不仅害百姓,也是不自爱的表现,何况“一身之微,所享能几”。他认为,贪欲就像溪壑一样难以填满,为官者如一味放纵贪欲,必将坠入贪腐深渊,这恰如害自己沦为“贪贼”的自戕行为。这真可谓是贴近现实、切中肯綮的药石之言。

  “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为官者如果经受不住金银财宝、宝马香车、华服美宅等的诱惑,为贪欲所支配的话,世界观就会扭曲、人生观就会背离、价值观就会错位,沦为“轻虑浅谋,徒见其利”的小人。最终将会“虽任累千金,不足以偿一夕缧绁之苦”,因贪一时之财而失去自由之身,追悔不已。

  唐太宗曾经劝诫官员:“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意思是说,官员如果控制不住贪欲,而甘冒风险“徇私贪浊”,于民、于己、于家都是害处不小,最终也将难以逃离国法的制裁。因此,为官者当深以此为戒!

  贪欲令人道德沦丧、行为出格,而且威胁为官者生命。东汉梁冀、北宋蔡京、明朝严嵩、清朝和珅等权臣巨贪,均试图以权力填满欲壑,攫财富、乱政治、害民生,为人所不齿,最终断送自身性命。

  戒贪,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底线,更应当成为从政者的基本信条。为官者当坚守底线,洁身自好,不贪丝毫;当辨识权衡,抑而拒之;当崇廉尚俭,正身制贪;当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思想和道德上的定力。

  明朝思想家薛瑄把廉者分成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坚定理想信念,用严明的纪律约束自己,追求“见理明而不妄取”的高境界,如此就可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将我们党建设得更加有力量。

  焦裕禄在兰考县任职时,有位干部提出装修领导办公室。焦裕禄严肃地说:“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兰考的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连想也很危险”,体现出的恰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坚强党性,也是自觉抵制贪欲、清正廉洁的典范。

  然而在当下,“四风”和腐败问题在一些领域和岗位依然易发频发,仍然有少数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罔顾党组织的严管与厚爱,不收敛、不收手,心存侥幸,甚至顶风违纪,拿着自己的政治生命、人身自由当赌注。这样的一些“厥心溪壑,适以自贼”者,最终必将受到党纪国法严惩。

  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戒贪止腐的定力,解决好“总开关”问题;要始终慎独慎微,常常自省自察。莫要陷入贪欲之中逃不掉,沦为贪欲的奴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