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是时候升级“限塑令”了
扶 青
//www.workercn.cn2018-05-24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限塑令”实施第10个年头,效果如何?媒体调查显示,实施初期,在限制塑料袋使用、遏制白色污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到2015年为止,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快递、外卖等行业逐渐火爆,“限塑令”的效果开始逐渐弱化。在一些行业和领域,“限塑令”可以说名存实亡,几乎沦为“卖塑令”。

  “限塑令”政策效应逐渐弱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尽管从环保角度看,塑料袋是极为糟糕的发明,但从消费立场出发,它体现出的便利性至今无可超越。像无纺布等材质的环保袋,尽管有政策的极力倡导,但使用场景也仅仅局限于买菜购物等。始于大约10年前的“限塑令”,受制于当时的消费现状,只对塑料购物袋进行限制,而今天的情形已经完全不同,特别是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已经成为塑料制品的重度使用领域,却处于监管盲区。据统计,各大网络订餐平台完成一天订餐量需要4000万个餐盒、一年146亿个餐盒,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相比10年前年均30亿个塑料袋的使用量,今天的白色污染治理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消费端抑制效果不突出,回收端情况又如何呢?塑料包装本身有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可以生产为塑料颗粒等进行循环利用。但正如有学者所言:“以充分环境友好为前提的垃圾回收,都有可能是负增值产业。”由于对污水排放等条件的高标准要求,使得塑料包装在回收体系中并不受待见。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新塑料经济学》报告称,全球只有不到10%的塑料包装得到有效回收,大约30%的归宿都是统一填埋、焚烧,还有相当一部分农业地膜、工业废料等被偷偷丢弃。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在技术缺陷和环保主义的双重掣肘下,现阶段的回收利用仍然是个世界性难题,如果加入成本的考量,最合理最经济的方式还是回到源头,在“限”字上好好做文章。

  10年过后看“限塑令”,实在是有与时俱进的必要。我们所能想到的,自然是扩大“限”的范围和力度,也就是说,进一步延长“限塑令”的监管链条。不仅限制商场超市购物的使用,快递、外卖等也要限;不仅限制塑料袋,胶带、地膜、塑料板等都要限;不仅要限制使用端,在销售、生产环节也要限。总之,要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今年初,国家发改委表示,正在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领域、分品类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显然,这不仅是简单地扩大“限塑令”适用范围,也不再是依赖于价格调整的单一手段,而是在吸取“限塑令”实施10年间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之上,丰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该限则限,能禁则禁,以期最终实现“限白”的初衷。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升级“限塑令”,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希望以升级版的“限塑”为切入口,进一步激活环保动力,提升治理能力,为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环境治理提供启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