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勿让“痕迹管理”挡工作
阳 明
//www.workercn.cn2018-04-18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更多

  过分倚重痕迹管理,把管理手段当管理目标,必然会本末倒置,会违背痕迹管理初衷,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

  留下笔迹,不如留下足迹。日前,湖北省某市统一印制《工作手册》,取代过去不同部门印制的《工作日志》《工作纪实》等4个本子。该市委负责人说:“少点虚头巴脑的东西,多去干事创业,精简小小笔记本只是开始。”

  为让工作有据可依、追根溯源,很多地方推行痕迹管理制度,对工作开展涉及到的文字、图片、实物、电子档案等资料统一收集、整理、归档、保存。

  毋庸置疑,“痕迹”是工作开展情况的佐证。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地方过分强调痕迹管理,以笔记本的多寡来体现工作的细致,以记录的好坏来呈现工作落实的好坏,以检查笔记本来代替对工作的督导,致使基层一线的干部沦为“表哥”“表姐”,“5+2”“白加黑”地在资料表格中挥霍光阴。同时也让一些善于作表面功夫的人员有了侥幸心理,平时工作无关紧要,只要检查考核之前加班突击,把卷宗整理规范就万事大吉。

  过分强调痕迹管理,原因大抵有三:一是领导凭经验办事,不搞调研,不征求基层意见,“闭门造车”制定考核指标,但由于不接地气、不切实际,使得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把时间和精力耗在无用的资料表册上。二是一些考核组成员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到实地检查验收时找不到话语与群众交流,习惯看材料、听汇报,以材料论英雄、以痕迹定乾坤。三是一些领导好大喜功,落实专门人员担任“材料政绩”这条流水生产线作业者,炮制“材料政绩”争表现、抢头功,为自己的仕途加码。

  过分倚重痕迹管理,把管理手段当管理目标,必然会本末倒置,不仅违背痕迹管理初衷,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而且为其推波助澜,助长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之风。走出过度留痕的泥沼,让基层干部从资料、表册中解脱出来,一是杜绝“材料出政绩”“以材料论英雄”现象,对在考核前搞预考自考、模拟演练、突击修改资料等增加基层负担的人员“开刀”,杀鸡儆猴。二是增加群众考评的权重,将“表决器”交给群众,用群众口碑来称量工作实绩。三是进村入户实地核查,看锅头,群众吃的什么;看床头,盖的什么;看地头,产业发展怎样;看脸上,有无笑容,用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检验工作绩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