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政务App切莫搞形式主义
谢宝富
//www.workercn.cn2018-02-12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在移动互联网给百姓生活带来越来越多便利和实惠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适时推出“指尖上的便民工程”——政务App.可是,这项惠民之举在现实中却多沦为浪费,饱受诟病。

  “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既是互联网时代政府的正确追求,也是政府行为的必然选择。若从理念、长远或大局的角度来看,推广政务App,怎么说都没错。但问题是,老百姓并不买账,平均评分不足3分(满分5分)似乎说明了一切。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这种尴尬局面呢?

  首先,表里一时尚难统一。政务App本质上仅是便民渠道,而非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简言之,是表而非里。如果仅仅花大价钱开发、推广、安装政务App,而没有切实改变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没有与政务App相匹配的政府管理、服务能力,即使投入再多、配置再先进的政务App,也很难真正借此便民、惠民。既然不能借此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久而久之,当然会废弛,会闪退。

  其次,以政绩为门槛值的用人制度和压力型体制。政绩虽不是各级组织考察用人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主要标准,却常是各级主政官员晋升的门槛值。没政绩常会被视为没能力;没能力,哪个上级会重用?因为通常情况下上级也需要政绩。政绩从何而来?当然从各种各样的重点任务和考核指标的落实中来,于是产生了以任务和指标层层下压、权力和资源层层上收为特点的所谓压力型体制。

  关于压力型体制,不少学者都持负面看法。但是,它也有其优点。熟悉中国地方政府体系及其运作的人都能深深体会到,今冬京津冀之所以能展现超出想象的治霾效果,正是得益于地方政府由上到下强有力地推动以“清洁空气”“疏解整治促提升”等重点任务为中心的考核指标的落实。

  不过,一切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有时也会难免“虎头蛇尾”。以政务App为例,由于它符合政府服务、管理的大方向,被某些地方政府视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通过强力督查、考核等方式确保其在某年在某政府部门和下级政府中普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今年的重点多非明年的重点,明年在聚精会神地狠抓明年重点的同时,有可能疏忽今年的重点。这样往年的重点工作可能就难以持续,甚至出现闲置、废弛的现象。

  最后,形式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工作作风。政务App不能用或用不上,一些地方官员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知道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去做,甚至大力推动,原因之一便是这些人早已习惯于搞形式主义,习惯于为任务而工作,而较少追求任务落实的最终价值和意义。正像某些机关春天植树一样,虽然搞得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大阵仗地到童山秃岭去挖土坑埋树苗,但在赚足了眼球后,对于施肥、浇水等后续事宜,乃至树是死是活,便不再关注。

  如此种树,焉能有实际效果?如此推行政务App,又怎能说不是另一种“种树”?(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