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政府援助民告官体现法治思维
胡建兵
//www.workercn.cn2018-02-07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政府输了官司,则可以让政府工作人员了解自己部门是否存在不当甚至违法行为,可以倒逼行政机关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让政府部门吸取教训

  2月1日上午,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南通市司法局、南通市政府法制办联合发布《南通市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试行)》。该规定将有效整合社会法律资源,南通市政府今年出资150万元帮老百姓请律师,支持民告官,帮助当事人更理性、更充分地参与行政诉讼,为“官”“民”平等对话、良性沟通、解决纠纷架起一座便捷的桥梁(2月6日《中国青年报》)。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对民告官十分反感,一旦有人想告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威逼、恐吓、利诱等方式逼当事人撤案。南通市政府却出资帮老百姓请律师,支持老百姓民告官。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当地政府给自己添麻烦,是自找难堪,自己为难自己,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也有人认为,民众得到资助后,减少了打官司的成本,可能会有更多的民众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去告政府。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政府出资援助民告官之后,在一段时间内民告官案件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不过这段时间肯定是短期的。多年来,一些有冤屈的老百姓总是喜欢上访,不太中意打官司。一方面,他们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另一方面,打官司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南通市政府出资援助百姓打民告官官司,鼓励老百姓通过打官司的方式解决问题,绝对是解决行政争议和监督政府工作的好办法。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换来的必定是民众对政府的服气与支持。也要让更多的领导干部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更好地依法行政,进而使民告官案件逐步减少。

  南通市出资援助民告官,与不去直面问题,产生接连不断的上访甚至闹访相比,是一种文明和进步。民众得到了资助,民告官的官司有可能多一点,却可以促使更多的民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打官司的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走上法庭,有理摆理、有错认错,直接听取民意,无疑有助于强化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亲民意识、勤政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政府和民众实现良性互动和平等交流。

  民告官的案子,大多是因为百姓对当地政府实施的政策不理解或由于工作人员工作不细致而造成的,这些都可以到法庭上说清楚。南通出资援助民告官,说明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一些问题在法庭上解释清楚,让老百姓对有关政策也会更加明白。政府工作人员为了在庭上不出洋相,也必须认真学习,熟知相关规定,对整个案件的前后过程、具体案情,包括一些细节和环节深入了解,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为今后的依法行政打基础。

  南通市政府出资援助民告官,鼓励更多的民众拿起法律武器,可以让百姓对政府的工作更加理解和信任,进而更好地配合政府的工作。如果政府输了官司,则可以让政府工作人员了解自己部门是否存在不当甚至违法行为,可以倒逼行政机关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让政府部门吸取教训,防止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偏差。南通市政府出资援助民告官,说明南通市政府敢于面对群众的投诉,有知错即改的决心,既体现出政府对法律和民众的尊重,又树立了为民服务的形象,表面上看是花了点小钱,但绝对不会赔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