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力促西北实现大开放大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 郑建邦
//www.workercn.cn2018-01-1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共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的重点之一就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全方位勾画了我国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蓝图,展示出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决心和毅力。这既是对原有区域战略的丰富完善,也是对长期以来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全面提升,必将进一步开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通过深入调研发现,西北地区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之一,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西北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和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青藏铁路、西成高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等重点工程已经竣工和正在进行,极大地改变了西北地区的经济面貌。但是由于西北地区基数较小、市场化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相对较低,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发展势头与中部地区、西南地区相比也有不小距离。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能源水利及生态环境多样化地区,当地干部群众追求经济发展的愿望强烈,迫切需要结合国家大的发展战略,实现大开放和大发展,增强支撑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共十九大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这为推动西北地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又点出了具体路径,对于解决我国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就加快西北地区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大力支持西北地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把西北地区从内陆腹地变成开放前沿,为西北地区加快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供了契机。建议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先行先试,推动西北地区形成更加开放透明和规范高效的发展环境,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拓展我国区域发展新空间。明确西北各省区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实施重大规划、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

  着重引导西北地区差异化发展。西北地区主要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建议坚持国际视野、全局观念、中国特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壮大西北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西安切实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作用,引领西北地区发展。支持西北各省区结合资源禀赋,立足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牧业、历史文化、中医药(民族医药)等优势,深度推进国内、国际产能合作,形成支撑西北地区发展的多元产业和更大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加强东中西部协作发展。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建议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提升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结合西北地区扶贫、产业转型升级等发展需求,引导东部、中部地区污染少、吸纳就业多的产业向西北地区有序转移。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