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狠刹“宗教搭台、经济唱戏”歪风
丁建庭
//www.workercn.cn2017-11-24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商业资本大行其道,本应是一方净土的宗教也不同程度受到侵蚀。国家宗教局、中宣部、统战部、中央网信办等12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在我国,佛教道教历史悠久,信教群众众多,影响广泛。但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利欲熏心之辈把承载信仰的宗教活动当成一本万利的商品,把清净庄严的寺庙宫观变成渔利的商场卖场,利用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敬畏虔诚、对幸福平安的向往追求,对佛教道教活动场所进行投资经营、承包经营、合作开发,甚至将一些宗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上市。面对商业资本的冲击和“滚滚红尘”的诱惑,一些教职人员也信仰淡化、戒律松弛、贪图享乐,与商业资本沆瀣一气,把佛教道教神圣的信仰资源当成了投资牟利的“摇钱树”和“绩优股”,雇佣假僧假道,非法开展宗教活动,违法违规设置功德箱,收取宗教性捐献,乃至通过引诱、欺骗、胁迫等手段谋取暴利。“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不仅扰乱正常的宗教活动秩序,损害佛教道教清净庄严的形象,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滋生权力寻租、灰色交易等腐败行为。

  《意见》之所以获得广泛支持,首先是因为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给大众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社会上关于治理的呼声和建议由来已久。还记得网上红极一时的“奶奶庙”吗?在这座供奉了来自佛教、道教以及其他宗教各路神仙的寺庙里,每一座神龛都有人承包,每一尊神像都有人收费,承包者为了敛财,甚至迎合参拜者的心态编造出了手持方向盘的“车神”,让人哭笑不得。这是一起宗教商业化的典型案例。在这里,群众的信仰完全沦为赚钱的生意,经营者对宗教的不尊重令人震惊,对香客信众的愚弄令人发指。类似这样的现象产生,既是商业资本无孔不入的特性使然,也与一些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不少地方热衷于打造宗教文化景区,支持重建、扩建、新建寺庙宫观,但大多是从发展旅游、促进经济的角度出发,结果使这些寺庙宫观成为商业资本和相关利益部门的创收工具。

  另一个原因是《意见》切中要害,回应了大众关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急需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不仅要明确寺庙宫观的性质,还要厘清商业资本的边界;不仅要明晰地方政府的责任,还要找准症结进行多部门联动。佛教道教活动场所必须坚持非营利性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不得利用佛教道教活动场所收取高价门票;严禁以任何名义诱导、胁迫游客和信教群众烧高香、抽签卜卦,炒作售卖“头香”“头钟”;各级党政干部不得支持参与“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不得以发展经济、促进旅游和繁荣文化名义助长“宗教热”……不难看出,《意见》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对佛教道教商业化的一次果断亮剑,有助于遏制“名山被上市”“寺庙被承包”“僧尼被假冒”等诸多乱象,斩断地方政府、商业资本、教职人员借教敛财的利益链。

  佛教道教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即便受到了商业大潮的猛烈冲击,仍需抱朴守真,自觉抵制商业化的侵蚀。同时也要加快现代化转型,让传统的寺庙宫观在现代文明里焕发新生。这是一个系统性的治理过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加大各领域监管和治理力度,坚决把“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这股歪风刹下去,还佛教道教以本来面目。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