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公开进一步提升慈善公信力-中工网评-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网评

时事

以信息公开进一步提升慈善公信力

王庆峰
2017-09-07 14:44:32  来源:南方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经正式施行一周年。日前,民政部通过公开遴选指定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和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根据“慈善中国”数据,截至9月5日,各级民政部门共认定和登记慈善组织2142家,其中给予公开募捐资格的有520家;慈善信托备案38件,信托规模近8.6亿元。

  “开门立法”的慈善法广纳各界意见,一个突出亮点是扩展了慈善范围。传统意义上的慈善主要是指扶贫济困救灾等“小慈善”,而基于现代慈善理念的“大慈善”,是指一切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保护环境等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从概念的变化出发,不仅对慈善信托、慈善捐赠、慈善财产等单独设立章节,明确慈善“靠政府也靠大家”,还在行动上开放慈善组织的登记和认定门槛。比如新法规定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都可认定为慈善组织,不再强制业务主管部门。同时,新法开放了公开募捐资格,以往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会等才拥有的公募资格,现在慈善组织依法登记满两年后就可申请,520家的资格发放也足以说明需求之大。

  事实证明,慈善法对激发人人向善的社会氛围作出了卓越贡献。首先,慈善组织募捐能力明显提升。如前不久火爆朋友圈的“一元购画”公益活动,不到一天时间就筹到了1500万元,而且还改变了人们对爱心慈善的认识。随着民政部指定13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其筹款能力无疑将进一步加强。第二,慈善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人人都可以零距离参与公益。据不完全统计,慈善法实施一年来,超过10亿人次通过网络实施捐赠,有些基金会来自互联网的公众捐赠已占捐赠总收入80%以上。第三,以社会化为导向的慈善服务实践不断深化。目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5000万人,注册团体45万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超过96万个,志愿者服务正不断提升。

  尽管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梳理慈善法实施一年来的情况,依然能发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首先,新法明确慈善募捐是慈善组织的专属活动,对于网络募捐、个人求助行为“不禁止、不调整”,但结合新近发生的一些网络事件来看,依然有监管必要。因此民政部今年相继公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和《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明确网络求助行为不属于慈善募捐。其次,慈善组织的诚信问题依然受到社会强烈关注,由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提高透明度。目前,民政部已上线“慈善中国”等公开平台,用来展示慈善组织的相关信息。但要充分保障捐赠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慈善组织还要用更细致的方式回应社会要求。比如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特别是筹得钱物的使用和去向问题。

  当前,我国慈善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要开创“以法兴善、全民慈善”的良好局面,需要我们继续贯彻落实慈善法,进一步发挥慈善组织作用,扩大慈善服务社会参与。特别是严格按照慈善法的要求落实信息公开,通过阳光运行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e网评

现场·我在我思

来论·工事工评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