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必须问责追责
范 伟
//www.workercn.cn2016-11-09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做人一世,须树形象;为官一任,当出政绩。

  军人生来为战胜,最美的形象莫过于为打赢而奋斗,“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军队为打仗而存在,最大的政绩莫过于因打赢而出彩,“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然而,形象与政绩一旦与“工程”连在一起,便会变味,甚至变质,“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比如,有的只想“栽盆景”,不管“种苗圃”,为争彩头搞一些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的为出风头而搞一些好高骛远、盲目冒进的“政绩工程”,点上一朵花、底下豆腐渣……如此种种,照见的是形式主义的虚火、高高在上的官气、追名逐利的算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

  鲁班曾经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并自以为至巧。墨子批之曰:“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为功”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出什么样的政绩。比之于强军备战,其“为功”的价值取向当以能打胜仗为标准,利于战的政绩方谓“巧”,不利于战的政绩则是“拙”。

  形式主义害死人。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如同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让一些人乐此不疲、情有独钟。究其根源,无非是想邀功请赏,以求取升迁的敲门砖。鲁迅先生说: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言行不一、知行脱节,岂能取信部队;抓而不实、不动真格,只会更加失信于兵。

  “形象工程”为什么杜而不绝,野火烧不尽?“政绩工程”为什么难以根除,春风吹又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些领导和机关心知肚明,就是不愿唱黑脸、得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均沾”现象,“你栽了花,我也闻到香”;不对下问责,也没有人对自己追责,利人不损己,何乐不为?等等。总之一句话,制度不健全、问责不从严、监督不得力是起病之源。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必须釜底抽薪,让热衷于此的人不仅不能从中得到好处,还要为之付出代价。当“代价”或“成本”高到不能承受时,就算逼他也不会去干了。有责必问,问责必严。要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树立一种导向——谁搞形象工程,就让谁“吃不了兜着走”;形成一条铁规——谁搞政绩工程,就让谁“赔了夫人又折兵”,切实把打假治虚的板子不仅高高举起,而且重重落下,让那些搞“形象工程”的捞不到“政绩”,抓“面子工程”的谋不到“位子”。

  “名必有实,事必有功。”战场是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比拼。衡量一支军队、一代军人的形象与政绩,只有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虚实之分,祸福之纽。我军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新的领导指挥体制已经建立,“脖子以下”的改革即将展开,最紧要的是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倘若还是喜欢造声势、玩数字游戏、搞材料推演那一套,不但背离改革初衷,还可能招来实祸,在未来战场付出血的代价。

  毛泽东曾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斗争”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久久为功,坚决做到打仗用不上的无用功一项也不能搞、打不了胜仗的假把式一招也不能有、不练打仗不谋打仗的“和平官”一个也不能用。如此,才能树立光鲜鲜的形象,取得硬邦邦的政绩,留下响亮亮的政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