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政府要停止为不合理的信访诉求埋单
王钟的
//www.workercn.cn2016-07-07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信访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双刃剑,一方面确有困难的公民继续通过信访表达意见,另一方面不乏有人利用信访谋取私利。

  6月29日上午,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低保户王立军来到镇政府,要求政府有关负责人为其做贷款担保人,帮个人购买汽车。镇干部李坤对王立军进行说服劝阻时,突遭伤害,身中9刀。当地干部信访办负责人表示,王立军与普通的上访户不一样,既没有上访材料,也无上访单位,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以上访为要挟,找政府要钱。(《新京报》7月6日)

  上访户经常有让人同情的遭遇,但这位上访户完全让人同情不起来。作为低保户,王立军已获得各种政策规定的救济,却还是经常向政府提出各种不合理诉求。王立军在当地村民中的印象则是“小偷小摸”“好吃懒做”。贫困或许是激发同情心的一个因素,但是贫困绝不是为所欲为的理由。不客气地说,如果说世界上真有“刁民”这类群体的存在,王立军恐怕是其中之一。

  明明没有冤情,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为什么王立军还是打着上访的旗号找政府要钱呢?这是因为他掐准了地方政府的“软肋”——信访压力。每当重大节日、全国重要会议的时候,王立军会通知镇里,准备去北京上访。镇政府不希望王立军真的到“上面”上访,所以尽量满足王立军的诉求——很多已经超出了政府救济的责任范围。

  但是,政府终究不能满足王立军的所有要求,比如帮助其贷款买车。王立军根本没有偿还能力,政府和政府官员也不可能为其担保,否则就有滥用权力的嫌疑。血案就这样发生了。

  王立军把“上访”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其胃口越来越大,当地政府的步步妥协是不能回避的原因。他“几乎每星期都到镇上来”,一次次要钱成功。以缺钱为理由上访,在旁人看来可能是无赖,对政府而言则是麻烦。当地政府解决这个麻烦的方法显然是消极的,仅凭他“生活实在困难”就违反原则发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这笔正常救济费用以外的经费从哪里出,怎么入账,还涉及财政资金是否合理使用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说:“大多数上访者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少数偏执的上访者,通过这个体系获得了不应该获得的好处。”王立军就是信访体系的不合理的受益者。他们像寄生虫一样,看准地方政府对信访的某种紧张情绪,屡屡索取,甚至狮子大开口。可见,信访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双刃剑,一方面确有困难的公民继续通过信访表达意见,另一方面有人利用信访谋利。

  2013年,中国信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这无疑是信访制度的一大进步。但是,“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并不是把矛盾掩盖在当地,也不能让地方政府为没有责任解决的矛盾埋单。信访制度无力承担无限的责任,更不必搭理一些无理信访者的胡闹。如果这种因信访而生的矛盾影响到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那么将其交给法律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面对复杂的信访环境,有必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信访是公民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的途径,这其中的要求和意见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不合理的部分还可能给公共利益带来损失。信访者并不能代表天然的正义,信访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避免类似血案再次发生,地方政府应当明确信访的权责边界,不再为不合理的信访诉求埋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