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官员实名开微店”需要两面看
张闲语
//www.workercn.cn2016-03-03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唐文忠的小店”上线仅仅两个月,就消失在成千上万的卖家中。导致它消失的并非是惨淡的人气,事实上恰恰相反,是汹涌的舆论淹没了它。唐文忠的名片上写着吉林省敦化市市委书记的头衔,这位“一把手”在用电商加速推广当地特产时,索性把自己变成一张名片——用本名注册微店,在微信朋友圈卖力吆喝。(3月2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堂堂的市委书记,公然亮出自己的名号开微店搞经营,无论你的理由有多充足,也无论你的出发点有正当,放在从严治党语境下,放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来考量,引发公众质疑,在所难免。只是没有想到这种舆论压力之大,短短两个月就浇灭了这位市委书记当初的梦想。虽然“唐文忠的小店”最终消失在了成千上万的卖家中,但事件带来的反思却在我们的心中回响。

  公众对于官员开微店质疑,关键就在于这种行为涉嫌越界。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你的主要职责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带来群众发展致富,如今则亲自开微店,有不务正业之嫌。并且作为市委书记这个头衔本身就是一种公权力象征,而拿这个“名片”来从事经营活动有以权谋私之嫌。“掌握公权力的人在网上卖东西是缺乏规则意识的。”正如专家所言,政府当然可以推荐本地的特产、搭建平台,但直接撸起袖子上阵,不免“坏了规矩”。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在年初发表文章表示:党政机关干部和公务员在淘宝开网店、做微商,是“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违反了党纪和公务员法,将面临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开除党籍等风险。正是源于多重压力和多种考虑,以市委书记命名的微店最终选择了关闭。同时也终于平息了沸沸扬扬的网络舆论。应该说,网友的质疑也不无道理,至少让官员明白了一个道理,官员干任何事情都要依法依规,不能好心办坏事。

  话说回来,“官员实名开微店”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件事也有积极的一面。简单梳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官员树立积极的网络意识是值得肯定的。作为市委书记能够率先带头学习和践行微商经济,这比某些官员的一问三不知或无动于衷要强多了。新常态要有新思路和新作为,敢于尝试,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作为地方官员就是要有这种创新思维。

  关注民生发展也是值得点赞的。农副产品的销售事关农民的增收致富,从这位书记的履职情况看,关注民生发展也是实实在在的。上任不到一年,就将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项目引进敦化,政府出资1000万元成立敦化电子商务公司,去年的“双11”,敦化市青钩子乡老屯村作为东北地区唯一一个上榜者,位居农村淘宝十大土豪榜第十名。由此可见这种通过“互联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

  回头再来审视“官员开微店”事件,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官员能否用自己的“官衔”来作名片。其实官员帮助老百姓卖土特产的事件早已有之,之前早就有过宣传部长、副市长等各级官员帮助老百姓大卖滞销农产品,且都获得一片赞声。由此看来,官员是可以帮助老百姓卖农副产品的,关键是自己不能从中盈利,也不能给公众留下自己经营的印象和口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