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张 砥:让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奏”更加合拍
//www.workercn.cn2015-11-13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改革与发展是高度融合的“双重奏”,这是当今中国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势。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奋斗历程,就是一条“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破题之路。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强调“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可以肯定地说,深化改革的力度,极大地决定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场深刻变革的落实程度。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9日召开第十八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中国标注了前行航向,中央深改组会议紧随其后,着重强调发展与改革的辩证关系,为今后发展明确了动力源泉。进入冲刺阶段的中国,靠什么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思路正愈发清晰而具体。

  改革与发展是高度融合的“双重奏”,这是当今中国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势。根据制度经济学基本观点,制度是启动效率的关键,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奋斗历程,恰恰就是一条“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破题之路。通过改革,发展活力得以释放并不断充沛;通过发展,改革思路得以明确并渐趋系统。从小步启动、滚动发展,到全面铺开、深入推进,在改革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我们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可以说,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引领改革,不仅是历史与实践给我们的深刻结论,更是今后改革发展需要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经验。

  30多年过去了,改革与发展相互交融的态势更加明显。我们所攻坚的改革任务,啃的是硬骨头,涉的是大险滩,非更好发展无以提供支撑;我们所面对的发展形势,是闯关夺隘的关键阶段,中流击水、不进则退,非深化改革无以注入动力。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既有的制度安排、思维模式已经很难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强调“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可以肯定地说,深化改革的力度,极大地决定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这场深刻变革的落实程度。

  反过来看,“五大发展理念”也为深化改革描绘出清晰的施工图和路线图。在全面小康决胜阶段推进改革,不是要大干快上、平均用力,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来思考、谋划、布局。着眼创新发展,就要在革新体制机制上多思考,在破除制度积弊中激发创新活力;追求协调发展,就要在补齐短板上破难题,在全国一盘棋下拓展发展空间;期盼绿色发展,就要在转型升级上出实招,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提升发展质量;推进开放发展,就要在全球范围内走出去,在内外联动中开拓发展境界;实现共享发展,就要在公平正义上下功夫,在增进人民福祉中完善民生制度。只有抓住这样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改革才能不断打通关隘、扫清障碍,为发展增续强劲动能。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把发展理念化为现实图景,需要大批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改革促进派,需要大批意志坚定、勇挑重担、迎难而上的改革实干家。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对发展的重要性和改革的紧迫性已有充分共识,但在怎么干上,不少人却出现了本领恐慌。这里头,有思维转变的问题,有能力水平的局限,也有利益固化的藩篱,但归根结底是缺乏一种改革行动能力。今天的改革,已非大刀阔斧、敢闯敢试就能推进,更需要设准章法、算清步骤,更强调精耕细作、统筹协调。这种难活、细活,不能光靠热情和口号,更不能硬干蛮干,必须头脑清醒,在准确把握发展理念、改革方向的基础上审慎而行。着眼于此,在体制机制的完善上,就要更加注重将改革行动与发展成果融合评价,形成促进改革的用人导向,形成人人推动改革、人人参与创新的制度推力。

  曾有外媒评价,中国的改革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涉及人数最多、经济当量最大、全球影响最强的巨大系统工程。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历史性阶段,更进一步高擎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火炬,坚定信心,排除万难,我们就一定能在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收获累累硕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