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徐甫祥:慈善协会筹善款何以“傍”上黑油井?
//www.workercn.cn2015-11-02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延安两地是我国能源金三角地区重要的石油开采区域。多年来,在这一区域内,除了国内大型石油国企对上万口油井开发外,还存在约千口由地方各种利益集团实际控制的手续不全的油井,已俨然形成了百亿元黑金产业链条。据记者调查,除个人外,包括当地慈善协会在内的一些单位也参与其中。(11月1日中国广播网)

  “揭盖井”虽经有效开采后几无价值,属应予关闭的低品位油井,但其剩余价值仍让很多人垂涎三尺,以至于相关油田不顾禁令,或低价转让给当地“关系户”以平衡关系,或高价承包给私人获利。显然,堂堂市慈善协会当属前者,且打着“慈善”的旗号高调参与其间。不过,事情真如该协会负责人所说,“协会运作此项目筹集善款是合乎规定的”吗?我们不妨来个抽丝剥茧,看看其所说是否在理?

  疑惑之一,市慈善协会的慈善资金应来自社会捐赠和政府投入,现行政策并不支持其经商“造血”,更不说以这种类似“洗钱”的方式来筹资了。很简单,并无相关手续,用地下黑交易换来、且国家明令禁止再度开采的“揭盖井”,能大言不惭的谓之“合乎规定”么?

  疑惑之二,据记者调查,该协会非法经营的八口“揭盖井”,竟然被该县国土部门批准为“临时用地”,不知有关部门是依据哪条哪款批准的“临时占地”?据悉此八口油井已运营达三年之久,不知还将“临时”到何时?

  疑惑之三,该协会2014年财务收支报告显示:2014年财务决算总收入3876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慈善永久基金2000万元,上年结转各项资金895万元。但其中丝毫不见八口所谓“慈善油井”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而按最保守估计,八口油井年收益不会低于500万元,三年即有1500万元。既然号称“按规运作”,何以在财务报表里不见影踪?是巧立名目、把“黑钱”洗成了“红钱”,还是另设“暗道”,此款已被挪作它用?

  疑惑之四,并不具备环评手续的“揭盖井”,如何确保环境安全?这种低品位井,环保与获利必舍其一(这也是国家关闭此类油井的原因之一)。不难想象,井场采油设施简陋、防污设施缺失、污油废水渗坑排放、污油泥遍地洒落或掩埋的现象,必然比比皆是。其后果即是,每一口“揭盖井”,就是一个可怕的污染源。不知慈善协会拥有的八口井,三年来污染几何?

  疑惑之五,不顾环保的“揭盖井”,同样不会重视安全。那么,即使协会收入看来可观,但安全实在堪忧:譬如,“揭盖井”通常采取的原油就地明火加温脱水方式,就是一大隐患。若发生爆炸,不仅所谓的“善款”将不复存在,甚至累及当地的慈善事业同遭重创。今年三月,当地一个以地面养羊场作掩饰、偷偷开采的“揭盖井”所发生的爆炸事故,难道还不足以让人警醒么?

  其实,公众的疑惑不仅止于慈善协会筹善款何以“傍”上“揭盖井”,而更多是当地“揭盖井”勃兴之奥秘:这么多“揭盖井”是如何形成的?相关油田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条庞大的利益链条上有哪些“脚脚爪爪”?当地有哪些部门领导及乡村干部由此受益?为什么同是非法开采,有的大模大样?有的却悄悄进行?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奥秘?如此多的“揭盖井”,何以长时间“稳坐钓鱼台”?当地的监管体系到底怎么啦?

  显而易见,当地大量黑油井的存在,不仅形成对国家油资源的非法盗抢,同时又是一个个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火药桶”,更是大大小小祸及地表地下水生态的“污染源”。对此,公众需要有关部门做的,不仅是解开疑惑、揭晓答案,更要在查明真相的基础上,亮出法律之剑,斩断利益链条,让当地的一应黑油井“寿终正寝”,并从此不再“死灰复燃”。

  文/徐甫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