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吴杭民:杜绝“借财政的鸡生个人的蛋”
//www.workercn.cn2015-09-22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9月21日《法制日报》报道,原本为困难就业人群所开发的就业援助项目,转眼变成了个别官员的“摇钱树”。海南省临高县人力资源开发局原局长符坚坚通过暗箱操作,与掮客们收取了62名办理公益性岗位人员共计182.3万元。然而这些交了钱的人并未被安排到公益性岗位工作。

  这些年,随着国家对民生事业的重视,财政资金大量投放到促进就业、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项目上,使民生福祉得以显著改善。但同时,一些贪腐官员借机渔利的贪腐大案也层出不穷,“藏污纳垢”有不断升级、蔓延趋势,一些民生工程已经成了腐败的温床,窝案、串案不断。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成为某些人手中的“摇钱树”,资金频频被蛀蚀,民生工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捞钱工程”。

  就比如扶贫款,这个“黑洞”大得有点触目惊心了。2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8个两级扶贫办主任、科长等10名扶贫官员因贪污扶贫款,分别被法院判刑,涉案总金额830万元,办案人员说:“有的扶贫办是整体沦陷。”本该用在百姓身上的国家专项资金,却成了这些“硕鼠”的“口中食”,权力的嚣张和防范之孱弱,令人揪心。

  从各地查处的一些民生领域的腐败案件来看,由于缺乏刚性制度的制约或者是虽有制度,但成为空文,中央财政下拨的专用款项在许多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劫持,有的被基层各级政府“提留”,有的甚至直接用于挥霍,有的被中饱私囊。贪腐分子能在民生工程中屡屡得逞,关键原因就是很多民生工程的专项资金操作、运用中“暗箱操作”不断,缺乏公众、舆论的有效监督了,使得贪腐分子可以为所欲为,也成为违纪违法行为易发高发的重灾区。

  在国家财政民生投入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切实保障、监管好这些事关百姓福祉的巨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造福百姓,是当前廉政建设中亟须落实好的一个重要节点。

  无疑,要最大限度地杜绝一些腐败官员“借财政的鸡生个人的蛋”,民生工程的所有资金惟有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才能杜绝贪腐。把权力关进笼子,就必须要坚决打破由来已久的暗箱操作的潜规则,极力铲除可能存在的腐败温床,务必建立起民生工程的专项资金使用即时信息披露制度,怎么用、多少款项用在了哪里等关键信息必须及时公开,充分接受人大代表、公众的监督和质询,并及时予以审计和督查,从源头上杜绝一些官员操作“摇钱工程”的可能性,有效保障民生资金的安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