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不能坐等安全问题变大了才重视
光明网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5-08-17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8月2日下午,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延长石油西区采油厂一油井平台发生石油泄漏,大量原油流入河道,被污染的河道约8公里,3.8方原油泄漏。陕北油气资源丰富,大量的油井开采油气资源的同时漏油事件频现。漏油事件之后大量问题显现,油企与百姓关系紧张,10日晚,因百姓要求提高补偿款,3位生产队队长被刑拘。漏油事件的背后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仅今年上半年,陕北地区就发生10多起漏油事故。环保部门也已对相关企业采取了措施,如今年4月份,陕西省环保厅对漏油主体的两家企业长庆、延长集团进行约谈,并开出罚单。但没想到“效果有限”,约谈加罚单并未能阻止更加严重的漏油事故的发生。陕西省政府也因此被环保部警示。

  事情的吊诡之处也正在于此,这边从地方到环保部门,对于漏油事故并非没有采取干预,那边事故却依然是“我行我素”。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据当地油厂一名不具名的工作人员介绍,漏油的原因总共分为5种,输油管线的质量及老化问题,天气、地质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管线破裂,人为破坏导致管线破裂,安全事故及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及原油长时间腐蚀管道壁导致管道破裂。其中又以输油管线的质量及老化原因占有较大比重。而在针对今年上半年漏油事故的调查中,调查中心也对外解释称,石油管道漏油事件频发,一是因为输油管线建设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当地建设设计标准低,使用寿命有限;二是企业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不到位。

  这两种说法都将原油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指向了管道的质量问题,应该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明显存在着质量问题,未达到国家标准的管道究竟是如何被使用的?有说法称,这是因为很多井场要求建设速度非常紧迫,两三个月内就要求井场投产,再加上现在的井场建设队伍的市场化,在选用输油管道时势必会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这说法看似具有现实合理性,但建设快就意味着可以牺牲管道的安全吗?市场化方式就意味着可以按照不达标的标准来设计?这之中是否存在着某些见不得光的猫腻?更值得追问的是,对于这些不达标的管道设计,相关方面难道不应该追责,而只是公布原因了事?

  从既有的事故经验来看,这样的漏油事故本可以避免,成因中明显具有人为因素。而纵容这些漏油发生,在导致浪费并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加剧了油田与村民之间关系的紧张。如一些人开始“靠油吃饭”,偷油倒卖原油,只要油井发生漏油的事就会和油田上的人要补偿款,久而久之,争议自然发生。村民的这种行为固然应该受到处理,但这种变化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难道不是油田方面纵容出来的吗?若管道维护和监管到位,偷卖原油的行为何以发生?若发生泄漏不是一味给钱私了,而是举一反三,及时堵住漏洞,又何以出现村民坐等事故发生拿钱的荒唐一幕?

  从漏油到污染,到赔偿村民,再到部分村民等着漏油拿钱,而后因为补偿问题发生冲突又惊动公安,这一连串反应,最直观的体现了相关方面由于对事故处理不当而引发的蝴蝶效应。正常情况下,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止损,但在这些事故中我们只看到有关方面选择了最笨、代价最高的方式。这样的危机处理无疑为次生灾害埋下了引线。

  这些被村民形容为“多得数不过来”的漏油事故,看似只是小问题,以为出点钱就可以私了。然而,污染的土地不能私了,荒废的责任更不能私了。任何大事故也都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而是都有着由无数小问题累积从而产生化学反应的过程。这方面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多、不够惨重吗?

  油田作为国企,本应在这类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示范作用。而不能仰仗着自己的“特殊地位”,将颟顸当个性,肆意妄为。最起码一点,经由漏油事故所呈现出的相关方面的管理状态和能力,显然不符合一个现代企业的形象,更难以承载纳税人对国企的底线期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