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毛亦书:精准扶贫需要“三驾马车”拉
//www.workercn.cn2015-08-13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改革为抓手,以户为单位,重庆摒弃“粗放式”扶贫的老皇历,实施精准扶贫:对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要求,找准“穷根”、扶到点上、扶到根上。(8月13日 人民日报)

  扶贫是全面小康的一个重点。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扶贫开发的全局性意义,并且一再叮咛,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扶贫的本意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是在政策倾斜下自力更生。然而由于没有退出机制,贫困县一旦“上任”,有了财政拨款这根“拐棍”,想着的不再是怎么拿着钱促发展,而是如何保住贫困的帽子。如此一来,无论投入多少财力物力,都如石沉大海,根本无法改变当地的贫困景象。新一轮扶贫开发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不是 “信马由缰”就能完成的。以笔者之见,精准扶贫需要“三驾马车”拉。

  在思路上是变“输血”为“造血”。搭桥修路盖新房,基建式扶贫见效快是快,但是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根基。产业与市场有效对接,就能引来投资,就可创造就业,就会拉动消费。有了“造血”机能,环境条件再不好的地方,也会有立根之基。“造血”机能未建立,“输血”一停,地方就往往是“富一年,穷三年”。如此扶贫,容易空耗人力物力,甚至被市场“抽血”。扶贫对象要不怕学习“晚”,努力发展生产、打造品牌、创新营销,要“钱”景更要前景,切实由“坐吃山空”到“有水快流”方向转变。

  在方法上是变“扶穷”为“扶智”。对于个人来说,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对于地方来说,劳动力素质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智力支撑,个人难改贫穷命运;没有人力资源支撑,产业发展不会开花结果。扶贫攻坚战中最不可或缺的,是立下“愚公志”、结下“血脉亲”,不纠结于资金和项目主导权,扶贫者善于理解贫困,脱贫者勇于反思贫困,在共同消除贫困的目标下保持互动的诚意。并把人才扶贫作为一大重点,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加快扶贫对象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在机制上是变“等靠”为“自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村委会,等于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领头羊”不仅要关注贫困人员的数量和结构问题,更要讨论和思考如何转变扶贫的手段,杜绝个别村民“等、靠、要”,甚至“希望分钱”的懒惰想法,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方式嬗变。有了可靠的组织力量,就可引进产业项目竞标机制,发挥有基础、有决心的能人作用,开辟一条农村主动争取、自主管理的参与式扶贫新路。

  总之,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其中,扶贫思路是内在动力,扶贫方法是根本保证,扶贫机制是有效配合。只有将三者统筹运用,打造出精准扶贫的“三驾马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实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