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徐立凡:治理奇葩证明勿忘治理其生成机制
//www.workercn.cn2015-06-19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治理“奇葩”证明,先要治理政府的权力边界。只有给政府部门划定权力清单,才能让给群众办事设置门槛、不以“奇葩”证明为耻的权力滥用行为失去法理性。

  最近,在李克强总理对群众“办事难”“办证难”作出严厉批评以后,公安部、外交部、国家旅游局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证明多”“证明繁”问题,立即研究制定一系列简政放权措施。三部门负责人均表示,各种“奇葩”证明出现,说明政府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还有差距,存在不规范、不透明、不作为问题,总理的批评目的是敦促政府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抓到了政府自我革命的要害之处。

  这是相关部门应当作出的回应。客观来看,社会治理需要对公民户籍、教育、就业、生育、医疗、婚姻等基本信息的系统化管理。基于公民信息档案还没有完整建立起来,没有形成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机制,日常生活中,办事群众一次次“往返跑”办证明几成常态。在政府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的今天,仍然让办事群众付出这么大的成本,已然显现与现代化治理需求脱节的一面。而更大的问题在于,有许多不必要的证明材料仍然作为一种制度程序存在,甚至出现了种种“奇葩”证明,这已非技术条件跟不上可以解释。“你妈是你妈”不是特例,司法考试要出具人品证明,去银行兑换残币要社区开证明,卖房需要单身证明,这不能不让人认定,在这些奇葩证明堆砌的制度墙的墙头,闪现的是权力傲慢的俯视目光,以及通过权力设租寻租的身影。

  通过个人信息系统升级,合并、清除不必要的身份证明程序,减少“奇葩”证明,让办事群众少跑一些腿、少付一些成本是应有之义。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不必要的证明程序可以合并清除,权力寻租的冲动难以合并清除;个人信息系统可以升级,滞后的社会治理思维难以升级。假如不从根子上治理,那么“奇葩”证明总会换一副面孔重归。

  因此,治理“奇葩”证明,先要治理政府的权力边界。权力无界限则寻租空间无界限,寻租冲动无界限。只有给政府部门划定权力清单,才能分清公区和私域边界,才能让给群众办事设置门槛、不以“奇葩”证明为耻的权力滥用行为失去法理性。治理“奇葩”证明,只有进一步推进政府自我革命,才不会“应景”,不会草草了事。

  此外,还需要对社会治理思维进一步反思。很大程度上,目前的治理思维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简单说,就是管制越严苛越有利于治理。这种以限制个人决策自由来降低管理成本的思维,也成为“奇葩”证明的一个源头。而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对管制型方式的使用也需要划定边界。

  治理“奇葩”证明,既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也是政府自我革命进度的一个标尺。因此,在三部门负责人作出回应后,期待看到治理“奇葩”证明及其生成机制的更具体行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