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郑端端:把“干部饭局”关进制度的笼子
//www.workercn.cn2015-05-19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领导干部因大吃大喝被点名、处分,浙江杭州、丽水等多地纪委就领导干部饭局问题发提示、打招呼,一时引起社会热议。

  不得不说,中央八项规定剑指奢靡之风,在全党上下掀起了改作风、反浪费的热潮。然而,一些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方设法转移阵地,由城市转向农村,由明变暗,由热闹变为“冷清”,由招摇过市到隐身匿藏,公款吃喝形式更加隐蔽;有的商家通过分次开票、改变开票类型等方式为公款吃喝披上“隐身衣”、奉上“遮阳伞”,使得公款消费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有的把高档酒店落户在机关食堂,公款吃喝也向单位的“小食堂”转移,干部奉行“我的地盘我做主”,我行我素,无所顾忌。可以说,大吃大喝奢靡之风的盛行,不仅腐蚀干部、损害形象,也危害公信、败坏风气,而且弱化了党自身的凝聚力,也在消解着社会的“精气神”。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规则不细、管理不严、惩戒不重,一些党员干部有条件地沉迷于要待遇、比规格、讲排场、图享受,导致一些地方公款吃喝总能暗度陈仓、“死灰复燃”。此次,不管是浙江杭州、丽水纪委问谁埋单、问和谁吃、问在哪吃的“三问”,还是云南晋宁纪委对饭局吃喝常态化的巡查,都对干部“吃喝”“宴请”的形式、规模、性质等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在制度层面拉起了“红线”,让“干部饭局”的高压线真正“带电”,公职人员“八小时之外”的“戒尺”也更加明确。

  事实上,无论是隐匿的高档私人会所聚餐,还是公款吃喝的“变形记”,实质还是在于不正确的权力观作祟。笔者认为,要坚决把“干部饭局”关进制度的笼子,撕掉公款吃喝的“隐身衣”,狠刹隐性的奢靡之风,需要一个透明的监督渠道和有效遏制“公款吃喝”的机制,防止把公款消费变成一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边装。各个地方的规章制度都是遏制公款吃喝的有益探索。

  另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惩罚力度,对于单位发生或是举报调查核实的利用公款吃喝的行为,要严管更要严办,必须做到“零容忍”,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惩处单位领导责任,该问责的问责、该撤职的撤职、该降职的降职。同时,充分发挥党内外、纪检、媒体和人民的监督作用,确保“嘴巴”不胡来、“行动”也不胡来。

  此外,要扎紧“钱袋子”,加快公共财政改革,通过刚性的约束倒逼预算、决算、审计的彻底公开,以此加强对公共财政的监督和约束,让花掉的每一分钱都有据可查,使公款“吃喝”没有可乘之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