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易艳刚:百姓“应得未得”的难点,就是改革的切入点
//www.workercn.cn2015-03-06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两会是为了我们的“获得”,关注两会,关注的就是“获得”。期待两会凝聚共识汇集民意,拿出真正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民生之“痛”越来越少,让幸福之“得”越来越多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让“获得感”迅速成为中国的最新热词。热,不仅热在简洁是语言传播的铁律,更热在这个明白晓畅词将“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成果”的宏大愿景,接地气地还原为百姓能否感觉到“获得”。评判假改革真改革,关键看百姓是失还是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其实就是期待更多的“获得”。

  听民声聚民意的全国两会,“获得感”自然不会缺席。如果说,李克强总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的宣示,充分展示政府工作报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含金量,众多代表委员议政建言时频频为百姓的“获得感”建言献策,则进一步拉近了两会与百姓的距离:两会是为了我们的“获得”,关注两会,关注的就是“获得”。

  全国两会开幕前,新华网开展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收入分配、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受关注,医疗改革、养老改革、住房保障等议题的关注度也很高。公众关注的民生焦点、痛点,痛就痛在没有产生足够的“获得感”。为了增强百姓的“获得感”,这些领域,自然成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点。期待两会凝聚共识汇集民意,拿出真正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踏石留印,扎扎实实让民生之“痛”越来越少,让幸福之“得”越来越多。

  改革发展是为了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回头看一看,我们对减“痛”增“得”多一份信心。全国两会上,虽然仍有不少“钉子户”式的民生“痛点”,但不少曾经的“痛点”,悄然间正淡出舆论视线。比如,曾经在全国两会上被反复呼吁的公车改革、废除劳教制度、高考改革、养老制度并轨、计生政策调整等,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正是改革让公众对两会的“期待感”变成了“获得感”,让公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立国之道,惟在富民”,增强了当家作主的“获得感”。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每年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虽然只有几千人,但每一位代表委员都是带着问题而来的。全国两会上的每一件议案提案、每一次发言讨论、每一个表态表决,可能都会直接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的生活。正是通过全国两会这个平台,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和期待与“中国梦”形成共振,并最终增进我们的“获得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两会要做的,就是从百姓应“得”暂时还未“得”的难点中寻找改革的切入点,反映真情况、直陈真问题、提出真见解,凝聚共识,进而将人民的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推动问题解决,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的改革红利红包,拥有满满的“获得感”。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同样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国两会,期待代表委员为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拿出“规划图”。两会之后,代表委员更要落实“施工图”,认真履职,以实际行动打通改革方案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更加强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