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时评-正文
不炒作状元应成为社会共识
耿银平
//www.workercn.cn2016-07-0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赵春青 漫画

  随着全国31个省份的高考成绩全部出炉,新一批的高考状元纷纷亮相,引发社会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近年来每逢中、高考结束,便出现宣传高考状元事迹和学校升学率的现象,日前黑龙江教育厅提出,除考生本人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招生机构一律不准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以及录取信息。全省初、高中学校不得利用新闻媒体、校园网站、宣传条幅等各种方式,炒作升学人数、升学率、高分数考生等。

  对于黑龙江省的这种“无奈而理智的保护”,我们应该叫一声好。这是让高考回归生活常态、回归理性的务实之举。确实,高考成绩公布后,人们要做的是对考生多些精神呵护和心理关爱。让得意者勿傲、失意者勿怠,才是媒体宣传报道应该有的价值导向。

  看淡状元,不仅是为状元们减压,更有助于纠正“分数崇拜”: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分数高手,而是让孩子具备温文尔雅的性情,宽广博大的胸怀以及充满自信、勇对困难的坚韧心理,成为对社会有益的现代公民和“大写的人”。

  这些年,在升学率崇拜的蛊惑下,很多学校、家长陷入教育功利主义中,将培养状元学生当作教育的骄傲,将提高分数当作教育发展的最高理想。为此,他们牺牲掉孩子的健康素质、快乐心情、和谐人格,忘掉了激励、唤醒、鼓舞、陪伴,以致很多孩子发展过于单一,缺陷多多,比如成绩很好,内心却不够宽广;很会学习,却没有快乐和朋友;虽是名校毕业生,情商和人际关系却非常糟糕。

  在状元崇拜风气之下,每年都会发生激烈的“状元争夺战”,各学校都争着说状元是自己培养的,在媒体上高调亮相、极力推介,因为有的是“裸分状元”,有的是“加分后的状元”。浮躁、市侩的商业化办学思路,对社会和家长产生了严重误导——培养高分考生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却不知此举违背了教育规律,扔掉了最起码的教育责任。

  而一些媒体一窝蜂地炒作状元,这种轻佻、肤浅之举也助推了教育功利主义的蔓延。作为公正持重的媒体不妨保持一份节制和从容,不要做教育政绩的吹鼓手,亦不做当下应试教育的奉迎者。

  正因此,对于黑龙江省“严禁炒作状元”的清醒和自知,理应给予一声喝彩。不允许高考分数流出,没有所谓的权威分数依据,人们炒作高考状元也就没了借口和机会。通过行政手段杜绝炒作可能性,让更多学校淡化“状元情结”,可以让过分功利的教育回归科学、理性,更有助于教育者对学生的尊重、呵护真正回归。而彻底杜绝状元炒作,还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多一些教育家的情怀,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让教育真正得到和谐发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