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随笔-正文
两场大选折射中东变局
工人日报—中工网 毕振山
//www.workercn.cn2018-05-2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伊拉克国民议会选举最终结果于5月19日出炉,除什叶派宗教领袖萨德尔领导的联盟爆冷排名第一外,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什叶派政党联盟得票率也位居前列。而在5月初举行的黎巴嫩议会选举中,受到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政党真主党及其盟友也拿下过半议席。分析人士指出,什叶派在伊拉克和黎巴嫩的得势不仅可能影响这两个国家现有政治生态,而且反映了伊朗在中东影响力的上升。

  根据伊拉克独立高等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萨德尔领导的“行走者联盟”获得国民议会全部329个席位中的54席,“巴德尔组织”领导人阿米里领导的“法塔赫联盟”以47席位居次位,现总理阿巴迪领导的“胜利联盟”以42席位居第三,前总理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盟”获25席,排名第四。这四个政党联盟均以什叶派为主。

  按照伊拉克宪法规定,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党团有权提名总理并组建政府,而“最大党团”可以是选举后新组建的联盟。有分析称,作为“反美斗士”的萨德尔也反对伊朗干涉,其立场与现总理阿巴迪较为相近,两者可能结成联盟。而“法塔赫联盟”和“法治国家联盟”与伊朗关系密切,双方可能联手。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库尔德政党和逊尼派联盟如何站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阁结果。

  与伊拉克大选类似,什叶派政党在5月8日举行的黎巴嫩议会选举中同样成为赢家。在黎巴嫩议会128个议席中,真主党及其政治盟友获得超过半数席位,而总理哈里里领导的逊尼派联盟未来阵线仅获21席。虽然按照黎巴嫩的教派分权体制,总理仍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人士担任,但议会的权力天平已经向真主党倾斜。

  在分析人士看来,伊拉克和黎巴嫩的大选结果表明伊朗在中东仍具较强的影响力,这可能会激化美国和伊朗之间的矛盾。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得到美国扶持的伊拉克什叶派势力得以崛起,而同为什叶派的伊朗也趁机加大了对伊拉克政局的影响。萨德尔在抵抗美军占领的过程中就曾得到伊朗的资助。“巴德尔组织”所属的什叶派武装“人民动员组织”,现在是伊拉克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和军事力量。在未来的组阁过程中,美伊双方可能会就各自支持的人选展开博弈。在黎巴嫩,真主党得势后可能会更加亲近伊朗和叙利亚,而美国和沙特已经于5月16日宣布对包括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在内的多个个人和实体进行制裁,以打击伊朗支持的“颠覆性势力”。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伊拉克还是黎巴嫩,选民都希望新政府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但两国的地缘处境决定了它们很难摆脱大国角力的影响。一旦这两个国家内部政治势力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不仅改善民生成为奢求,就连自身稳定恐怕都很难保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