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视点-正文
尼泊尔撤侨的“中国速度”
石述思
//www.workercn.cn2015-05-0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4月25日14时11分。一场浩劫袭击了中国紧邻的山地小国尼泊尔。

  这场8.1级地震到5月2日,致死人数超过6659人,另有超过14062人受伤。强震致使一些地方道路阻断,成为“孤岛”,尚无法获知相关伤亡人数。总理苏希尔·柯伊拉腊预计,死亡人数可能突破一万。

  地震发生以后,伴随着各国紧急救援行动的开启,国人也在为当地遇险的中国游客和侨胞祈福和提供力所能及的救援。

  4月27日,一条微博在网络走红,太多网友为之感动振奋。

  微博全文如下:在成都双流机场,乘坐川航3U8720航班的游客从机场里走出来,等待接机的亲人和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一直望向出口。不少乘客一出闸口便和亲人相拥,脸上的表情有后怕也有庆幸。据了解,川航3U8720是尼泊尔地震发生后加德满都机场第一班起飞的国际航班。

  这架4月26日归来的中国航班载满了安全回国乘客的激动。有位乘客说:“当时,尼泊尔机场门口堆了各国人,管理人员就喊:只有中国人能进来,只有中国人!”

  一项原本足以让国人自豪的事件,在网上却是有赞,有疑,有贬。

  在一个人人拥有麦克风的全媒体年代,围绕一个重大的公共事件出现多种声音是正常的,毕竟,在贫困落后的尼泊尔,又是空前的自然灾害,救助不是简单的事情,但不容否认的是,我们从政府到民间,在积极救助方面还是创造了令人称道的中国速度。

  撤侨就是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外交手段,把侨居在其他国家的本国公民撤回本国和各种力量行政区域的行为。随着中国公民每年出国人数的增多,伴随着国家的强大,政府更重视也更有能力去保护境外的公民和企业。

  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从2006年到2011年,中方先后通过包机等手段从所罗门群岛、黎巴嫩、汤加、乍得、海地、吉尔吉斯斯坦、埃及、利比亚帮助数千侨胞撤离,甚至动用了军机。2015年2月在也门撤侨行动中,一艘中国战舰加入其中。在这些跨国撤侨行动中,中国还积极参与救助别国遇险公民,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面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国不断交出的漂亮答卷,既展现出快速崛起的中国对保护国民的自信和能力,更成为在全球范围内肩负大国责任的生动例证。这是中国优势和全球崛起使命双赢的结晶——每当国内外出现重大天灾,面对世界关切乃至挑剔的眼光,从国家最高领导人到寻常百姓以集体的名义,快速汇聚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洪流,从整合资源到全面救助体现出惊人的效率,为国家和民族增添充满自豪的光芒。

  在一场场漂亮的救灾运动战背后,深入探究下去,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反差:当惊心动魄的集体爱心行动过后,回到寻常的生活工作状态,很多人会迅速还原为贴着冷漠自私标签的个体,继续为彼此缺乏温度和友善而吐槽,出国旅游不少人甚至扮演着亟待提升文明素养的丑陋国民。

  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一场巨大的浩劫将中国人瞬间凝聚成一个充满温情、爱、关怀的强大整体,但灾后一些社会舆论分裂成相互对立、缺乏共识的个体利益主导的阵营,让中国原本缺乏、刚有一些苗头的慈善氛围遭到严重打击。

  这说明,常驻于多数人心中的善意要想变成一个大国的常态,除了极端突发事件的召唤和凝聚,更有赖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构一个良善的体制和机制,在基本面降低向善的成本,极大地提升作恶的代价。当我们的经济驶入新常态的轨道以后,我们的社会、制度、信仰如何驶入一个富有公共情怀、互相关爱尊重、勇于担当自省的新常态显得无比重要。也就是说相对于灾后的重建,事关民族未来的制度和价值重建更为紧迫和关键。

  当挑战和灾难来临,不断上演的温暖撤侨行动,是政府代表一个十三亿的整体做出响亮的回答。但当灾难过去,生活还要继续,则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用实际行动书写充满人道和责任的答案—— 一个大国的现代化的基础是每个国民人格和价值的现代化,一个大国的尊严是由每个国人的尊严一砖一瓦构筑的,在全球化的舞台上,无人能够缺席。

  中国崛起不可阻挡,但每个人都有义务保障这次崛起姿态优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