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羊绒之都”为何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戴先任
//www.workercn.cn2018-04-1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来具备很好的相关产业发展基础,结果却形成了造假售假的完整产业链,成了远近闻名的造假售假市场,对当地和广大消费者造成极大伤害。播下的是龙种,为何收获的却是跳蚤?

  记者在河北清河县调查发现,一些羊绒生产厂家存在“以次充好”“虚标羊绒含量”等造假行为。几乎不含羊绒的羊绒衫批发价约二三十元,最终被销售商当做纯羊绒衫,高于批发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投放市场,卖给消费者。(见4月9日《新京报》)

  清河县有大量的羊绒生产加工厂,有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清河县精梳山羊绒产销量一直占到全国总量的70%、世界的40%。当地还曾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羊绒之都”的殊荣。从记者暗访看,清河县羊绒生产厂家的造假行为很常见,比如采用三无柔软剂将羊毛、兔绒变成“羊绒衫”。据了解,羊毛来自绵羊,羊绒产自山羊身上,每只绵羊每年可以产几公斤羊毛,每只山羊身上只能收获几十克羊绒。所以羊绒比羊毛要贵很多,一些羊绒生产厂家看到了羊毛冒充羊绒的暴利,便通过造假,将羊毛、兔绒变成“羊绒衫”。

  除了一些山寨品牌、小服装商,到清河这些羊绒生产加工厂寻求合作造假的,还有知名服装品牌。借助互联网的兴起,清河的假羊绒衫通过电商还远销全国各地。

  “中国羊绒之都”成了“羊绒造假之都”。这让人想起去年被媒体曝光有“北方调料造假中心”之称的独流镇——造假窝点多达四五十家,每年产值以亿元计,造假历史更是长达十多年。而独流也是历史悠久的著名醋乡。清河与独流本来都具备很好的相关产业发展基础,结果却都形成了造假售假的完整产业链,成了远近闻名的造假售假市场,对当地和广大消费者都造成极大伤害。播下的是龙种,为何收获的却是跳蚤?

  这与地方执法部门的疲软脱不了干系。比如清河假羊绒衫形成了自产自销的黑色产业链,造假售假现象成了半公开化,但鲜见执法部门介入干预、遏制,暴露了监管部门的严重失职渎职。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为了“政绩”,对造假售假不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莆田的“假鞋产业”等。而要发展地方经济,就得让产业经济进入法治的正轨健康发展,而不能“剑走偏锋”,依靠假冒伪劣畸形发展。

  其实,清河当地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2013年,清河县与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达成协议,在清河设工作站,开展对羊绒制品经营业户的摸底调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进行抽查检验等,但造假售假现象依然严重。未来,当地应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造假售假现象宣战,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通过完善奖惩与监管制度等方法,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常市场环境,别让“羊绒造假之都”毁掉“羊绒之都”的远大前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