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终结养老“双轨制”彰显社会公平
罗娟
//www.workercn.cn2015-01-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养老保险改革不是把各类不同群体养老待遇“一刀切”地拉平,而是各类群体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同样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改革致力于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国务院于1月14日对外公布,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公众期待的养老金“并轨”改革终于“破冰”。

  养老金“双轨制”并行20多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不缴费而享受较高水平的退休费,尤其是如今,社会化的养老保险覆盖全国8.3亿多人,只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游离,一直是社会的焦点矛盾之一。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相同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模式和政策,体现了制度公平和规则公平。可以说,这是向养老公平迈出的关键一步,接下来就是配套制度的完善落实,以确保改革稳步顺利推进。

  需要厘清的是,养老保险改革不是把各类不同群体养老待遇“一刀切”地拉平,而是各类群体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同样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

  此次“一个统一、五个同步”的改革原则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诸多有“含金量”的实质改革有力回应了之前公众对养老公平的诸多期待:如强调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避免单独对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引起不平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改革前后待遇衔接政策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确保改革平稳顺利推行;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按照缴费水平和缴费年限确定养老金待遇等。这些都说明改革致力于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养老金“并轨”完善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行的两大制度平台,并可相互衔接,标志我国构建起完整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从中可以看出,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意义在于,在全社会形成基础制度统一、公平的养老保障取向,使各类群体获得积极的保障预期。

  要真正达到养老公平的预期,改革过程中还有若干“硬骨头”要啃。

  首要之一就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实践中,此前各方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同时也是阻力所在。在养老“双轨制”下,拥有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人虽然不用缴费便能享有较高的养老金,但他们一旦失去编制就意味着“从零开始”甚至“老无所依”,导致优秀人才对于职业流动心存顾虑,“死也要死在编制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有利于破解社保制度碎片化所引发的分配不公,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分类改革做好铺垫。

  当前,如何确保“并轨”顺利推进,此次方案设计保证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其中,职业年金将发挥关键作用。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弥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进入社会保险制度后待遇落差的关键环节,职业年金制度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改革的成败。

  改革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的钱从哪里来。鉴于我国地区发展差异大、各行业、单位情况复杂的现实,改革之初厘清改革资金来源的问题至关重要。

  养老保险改革还必须致力于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之初以县市统筹为主,一度存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对养老保险转移、高层次统筹造成了较大困难。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如何避免“散、碎、零”,一举实现改革设计的省级统筹,也是一个改革落实的关键。

  还有,怎样提高基金的运营效率,让养老钱保值增值;怎样逐步缩小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差距等,在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难题中,很多既是新问题,也是老问题;既涉及新制度的建立,也触及原有制度的完善。

  养老保险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迈出关键性一步后,重点是逐步完善相关政策,理顺各方面关系,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