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四千多名白领“企业外入会”的启示
陈晓燕
//www.workercn.cn2017-04-2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以增加职工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些地方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改革理念和举措,值得点赞。紧紧把握“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职工获得感为检验标准”的主线,勇于突破旧框框,大胆创新,工会改革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据《工人日报》4月25日报道,上海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开展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试点仅半年,有18家非公企业组建了工会,4100余名白领职工通过“企业外入会”途径加入工会,在商务楼宇群里掀起了工会热。

  新闻中引人注意的是4100余名白领职工通过“企业外入会”途径加入工会,它意味着这些职工的每一份入会申请都是自己主动提出的,而不是“随大流”“被入会”。从这一数字就可以看出改革中的当地工会组织与日俱增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上海市总工会开展非公企业工会改革试点,目的在于激发非公企业工会活力,使基层工会有人、有钱、有能力为职工办事,打通工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看,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职工对工会的认可度有较大提升。

  职工认可工会,很大的原因在于通过工会得到了实惠,有归属感、获得感。这其实就是工会各项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如果脱离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改革就可能只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职工并不买账、党政也不认可。

  让职工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变化和利益获得,包括上海在内的不少地方的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实践给了我们诸多有益启示。

  一是瞄准职工需求点发力,针对不同职工群体提供精准对路的服务。比如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对辖区企业在8幢商务大楼建立楼宇工作室,打造白领职工“身边的工会”;杨浦区长白街道依托菜单式服务职工实事项目,聚焦园区职工所需所求,提供精准服务,都收到不错效果。

  这种精准服务在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劳动关系多元的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新兴就业群体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如网约工以及快递员、家政服务员等,探索建会模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以精准的服务将尽可能多的职工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时下一些地方工会正在积极探索新路径。比如,上海青浦区总牵头成立快递物流行业工会联合会,针对快递小哥权益维护短板,探索属地工会与行业工会双重覆盖方式,将快递员需要的温暖送到他们身边。

  二是咬定维权这一工会基本职责。工会要赢得职工信赖和支持,必须在维权上下功夫。实践证明,维权是工会迅速在职工中树立形象的“金字招牌”。上海南京东路街道总工会创设了以上代下的工作协调机制,重点指导企业工会依法开展集体协商,推动民主管理,运用“两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以及实施“应援尽援”与“零门槛”法律援助。实打实的维权举措让当地职工感慨“我们感受到了工会作用所在”。

  以增加职工获得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些地方在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改革理念和举措,比如“先服务后入会、先活动覆盖再组织覆盖、先体外入会再体内建会”等,都值得点赞。

  当前,工会改革正在全国各地铺开,各地工会改革路径、方式会依据本地实际而有所不同,只要紧紧把握“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职工获得感为检验标准”的主线,勇于突破旧框框,大胆创新,工会改革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