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社评-正文
读懂空气治理成绩单中的规律和责任
郭振纲
//www.workercn.cn2017-01-2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6年空气治理成绩单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不能因为地区有别,就找借口在治霾行动上拖拖拉拉,不能因为结构调整难度大,就环顾左右不敢啃硬骨头,应将治霾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

  据《中国青年报》1月24日报道,1月20日,环保部发布了2016年全国空气治理的成绩单。在全国338个地级市中,空气质量排名前十位的是海口、舟山、惠州、厦门、福州、深圳、丽水、珠海、昆明和台州;排名垫底的是衡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郑州、西安、济南和太原。曾被划为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重点区域的珠三角地区,不仅惠州、深圳、珠海进入“优等生”的行列,且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89.5%,远远好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

  解读这一成绩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珠三角地区从2013年公布的治理重点区域到2016年不少城市成为“优等生”,成绩亮眼。在全国不少地方“雾霾锁城”的当下,这一成绩不仅让公众看到了大气治理的希望,也给有关部门提供了治理的范本和行动的方向。

  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持续好转,得益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到位,没有大的钢铁和重化工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较早,煤炭消费量逐年下降,机动车控制卓有成效;环境执法和管理比较到位,治理措施落实得比较好。相比而言,目前雾霾严重、多发地区,上述因素控制得并不好。比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依然占比较高;钢铁行业和一些重化工行业在产业结构中依然是大头;机动车尾气控制不理想;环境执法和管理的力度不够,有些企业竟然在红警期间违规生产和排放。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虽然目前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等空气治理重点地区和一些雾霾严重的非重点地区,空气质量恶化的成因有待进一步理清,治理的路径有待进一步科学定位,但其中存在不少与珠三角地区共性的因素,比如,机动车控制、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环境管理等。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一定会大大推动治霾的进程。问题是,一些地区至今尚未引起高度重视。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发现,一些雾霾严重地区,不合格的煤炭消费量很大,列入环境治理预案的治理措施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有些地方还在给污染严重的项目开绿灯,“治霾靠风吹”的被动局面没有大的改观。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治霾非一日之功,但“等靠要”绝对等不来蓝天白云。见贤思齐,一些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不能只写在报告里、沉睡在制度中,而应落实在日常的治霾行动上。不能因为地区有别,就找借口在治霾行动上拖拖拉拉;不能因为结构调整难度大,就环顾左右不敢啃硬骨头。正确的态度是,从成功的经验中提炼出共性原则,从有效的应对中总结出共性方向,将治霾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

  2016年空气治理成绩单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它用数据丈量各地的治理成效,用结果督促“差生”加紧补课,用成绩鼓励先进再接再厉。读懂这一成绩单内在的规律,各地应切身承担起治霾的主体责任,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相关部门应对执法不严、管理不到位的地方查遗补漏;企业应担当起治霾的具体责任,对治霾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同等关照。

  2017年春节就要到了,与其期盼雾霾不在过节期间“捣乱”,不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空气质量一步步向好。治霾,就要全国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