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大厅变身“临时旅舍”,公共服务就该多些将心比心-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重点推荐

医院大厅变身“临时旅舍”,公共服务就该多些将心比心

张淳艺
2018-08-15 07:24:57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不只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还设身处地为公众考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的公共服务意识应该成为一种标杆和共识。

  近日,一则“医院变成暖心‘旅社’”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为了给患者家属提供住宿场所,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已连续第九年每晚开放医院大厅,供患者家属打地铺,高峰时段有近200名家属在医院过夜。尽管增加了运营成本,但医院认为此举可以让患者及家属受益。(见8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患者在医院住院,医院通常不可能专门为陪护人员提供床位;陪护的家属到旅店住宿,又要多一笔不小的开支,万一病人有突发情况,也无法及时赶到。无奈之下,不少家属只能留在医院“打游击”,走廊里、楼梯间、大门口,到处可见倚墙而坐、席地而眠的身影。针对这一现象,上述医院连续多年开放大厅,容纳患者家属过夜,着实暖心。

  按理说,医院的职责是为病人提供治疗,家属的住宿问题并不在其服务范围,完全可以交给家属自行解决。然而,考虑到很多病人来自农村地区,治疗本身已经开支不小,动辄一两周的住宿费更是难以承受之重,该医院主动延伸服务,让大厅变身“临时旅社”,为患者家属解决了实际困难。而这么做非但不会给医院带来收益,还要增加水电开支等运营成本。但医院显然算的不是自身经济账,而更多是为让患者及家属受益。

  医院大厅并非开放了之,仅为家属提供栖身之所,医院的用心良苦尽在细节之中:比如保洁人员每天对大厅做清洁工作,喷驱蚊虫药物,保证患者家属的卫生安全;每天会安排一名保安值守,对留宿病人家属进行登记,这既是出于患者家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考量,也便于遇到突发事件及时通知家属。这份将心比心,无疑会切实地拉近医患关系。

  人民日报记者白剑锋在自身著书《暖医》中写道,“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既然是人学,就要有温度,有感情,否则医学就是冰冷的” 。医院开放大厅让患者家属过夜,就是暖医的生动写照,有助于医患和谐相处。正如医院宣传部门负责人所言,“包括病人也会觉得,家属就在医院里面留宿,这也会让他们更加心安。”

  开放大厅让患者家属过夜,不仅为广大医院树立了榜样,也堪称一项公共服务的样本。近年来,一些医院、学校、政府机构纷纷向民众敞开大门,备受公众赞赏。比如,前些年浙江绍兴连续遭遇高温天气后,绍兴市政府机关会议中心夜间免费向公众开放,每晚8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外来务工人员可免费纳凉休息。鉴于返乡过年车辆太多,今年春节期间安徽安庆城区12所学校向社会开放,供市民免费停车。对于公共服务部门来说,不只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还设身处地为公众考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的公共服务意识应该成为一种标杆和共识。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莫让手机游戏吞噬留守少年

     暑假期间,对于乡间的留守少年来说,许多人把玩手机游戏当作了打发漫长假期时间的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健康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玩游戏时间上,留守儿童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在“每天玩4到5小时”这一时间段,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8.8%和8.8%

  • 中工时评:大学开放对象不应只是参观者

    每到暑假,知名高校门口往往挤满了前来参观的游客。近期,一些高校公布了参观流程,个别高校预约程序之复杂、限定条件之多、远远超过了当的文博单位,每天的可供参观名额也难以满足所需。

  • 中工时评:内阁生乱对英首相是福是祸?

    无论内阁变动是福是祸,特雷莎·梅接下来要面对的都是“硬仗”:搞定党内和议会从而使新方案获得通过、发布“脱欧”白皮书并游说欧洲接受。

  • 中工时评:漂亮足球岂能止于传控

    传控打法曾经是漂亮足球的代名词,但那是因为过程和结果一样的漂亮,且可遇不可求。

人物

  • 一寸赤心惟报国

    “家国情怀需要用热血挥就、靠奋斗书写”“新时代我们更应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宋人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道义、重德行、勇担当,尊崇“先天下之忧而忧

  • “西瓜男孩”是对“少年强”的最好呼应

    在浙江金华永康,“西瓜男孩”的称号让18岁的李恩慧被大多数人熟知。今年参加高考的李恩慧已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录取,尽管老师曾建议他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这个夏天,朋友圈被好几个“寒门学子”刷屏。先是云南考生崔庆涛,当他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正和父母在工地上干活;接着是写下“感谢贫穷”的河北女孩王心仪

  • 奈飞“重现”银河,为何如此钟意杜琪峰

    人物头像剪影为杜琪峰(图/视觉中国),六个人物形象剪影来自其导演的电影《枪火》海报。有人说,90年代之后的香港电影因为杜琪峰的存在而得到了拯救。这个不停在片场抽着雪茄,时而暴脾气的中年男人镜头是他解剖人性的利器

  • 网红“杀鱼弟”悲剧映射了家庭教育的痛点

    2010年,年仅10岁的小孟,因一手“杀鱼绝技”而爆红网络,人称“杀鱼弟”,其父亲甚至将店名改成“杀鱼弟”水产。8年前,“杀鱼弟”的凝重表情和犀利眼神,让无数人心疼。本以为随着舆论的曝光,社会的关注和帮扶,孩子的内心能逐渐被阳光所照亮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