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译著:中文水平尚需提高
冷荞麦
//www.workercn.cn2018-06-1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前,在一家著名网站上看到一则招选翻译的启事,心中一嘀咕就进去看了个仔细。结果是啥条件、要求都没有,从头到尾都在说商家想出版的一部洋书,末了加两句得有人翻译的废话。

  标题党横行,软广告泛滥,这俺是熟知的,好奇心所起,是想起了翻译这档子事儿。

  以时下的现实而论,精通外文者多如牛毛,作为母语,汉语功夫精湛的大家也不乏其人,然而,就个人感觉而言,外文、中文水准都让人望尘的文字大侠似乎不容易见到,结果是带来了相当严重的问题:不少汉译经典(主要是文学作品)“非常难看”,甚至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经典的地位和名号。

  先说一下自己的体验。最早接触的译著多出自老派学人之笔,比如傅雷先生翻译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虽洋洋四卷,100多万字,但文词、语句流畅生动,读起来并不觉得烦累。这里面除了外文的功夫,显然中文的神通也是功不可没的。正是这些作品将我带进了外国文学的殿堂。

  随着译著阅读的增加,发现“不少作品名不副实”,比如某些法语和德语名著,阅读体验就很差,生涩别扭,不敢相信那么佶屈聱牙的文字居然可以被命名为经典。直到发现同一个作者名下的文字也会有云泥之别,才意识到原来病根在译者身上。比如《罗亭》节奏明快,而《猎人笔记》则语句磕绊,感觉完全不是出自一个人的笔下。实际上也确实不是出自一个人——译者的文字能力差异,把屠格涅夫化装成了两个不太相干的人。

  还有个别外文专家,不知自己母语垃圾到何种程度,也来凑热闹,结果把老外彻底毁掉也是有的,如《恶之花》的某个译本,既不是古体诗对应翻译,也不是现代诗行文自由,而是格律诗外表的对称,白话、古文混迹其中,读得您恨不得把译者吊起来暴打一顿。粗暴了点,其实还是自己外语不行,怪不得别人。

  不过,想到绝大多数各国人民所读都是翻译著作,先原谅自己一次。

  回到翻译话题。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开放,各种经典的域外文本译著,在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中文水平失准的情况愈加让人担忧。像新出版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语言文字上的“黑色幽默”严重缺损不说,整部书阅读起来基本上找不到“引人入胜”这种原来阅读的回忆。而我手边前两年新出的卡夫卡文集也是如此,低劣的中文让《城堡》的魅力几乎损失殆尽。

  当然,之中的原因也很复杂,也有出版商利欲熏心使然的情形。对他们来说,时间真的是金钱:诺贝尔文学奖一旦颁布,相关的译著几乎就是同步面世,比如石黑一雄和门罗等。因为之前读过门罗,文字让人失望,石黑的干脆就不去想了。

  当然,这是我的偏见,也许译者本就是出版商早已锁定的高手,又或是人家对一雄有过多年的研究。但即便如此,客观说,也难望傅雷、郑振铎等人项背——我说的不是取得的成绩,而是翻译业务的追求。以傅雷为例,《约翰·克里斯多夫》先生译了两遍,改了6次,期间耗费十几年……

  诚然,如此精益求精的大师塑像,是绝大多数专业人士难以企及的,一般的职业选手另寻参照才是正常状态。

  只是,无论我们怎么样放宽要求,作为母语的中文优劣都是必须有的考量,甚至可以说,中文的水平更重要。钱钟书对此就有过很形象的说法:那些外语高手所翻译的书,相较于不懂外语之林纾,仅听老外讲课所译的同类作品,魅力严重不足。

  很明显,即使不是更重要,中文的素养,就著作的翻译来说,至少同样重要。这在理论、哲学书籍的翻译中更是不可或缺的。说起这个领域,更是让人欷歔,汉语有如此多的字词,国人却找不到对应理论、概念的准确描述,还要靠日语文化的借用来发掘汉语的魅力。

  而在当下,随着全球的一体化,文化交流互融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精英、大咖们居然还以不谙熟汉语为贵,不琢磨恰适的词汇、概念创新、发掘,反而是CEO、HR之类的胡说一通,让我们这些想学习海外先进玩意儿的土著急得不行。

  在“高端人群”中有一种很时髦的表述,就是某人叽里呱啦地叫一声之后,说这个词的意思不知道中文怎么表达。遭遇这种演出,不少人都妒忌地认为其人在显摆学问,但我觉得不是,他(她)可能真的中文素养低下,说的就是实话。

  虽然,但有鉴于“新新族群”的语言习惯,实话之下,也表露了对母语的淡漠,不知道那些译书者是不是也染上了这种病,忽视了中文的用功。

  因此,强烈建议务必用心提高中文水准,毕竟是母语不是?别自己的事情都找不到词汇来表述,以为CBA什么的挂在嘴边很时尚……

  反过来,如果您真有素质,权且算在外国文化身上,那就应该知道著名老外的名言:无论说的怎么好,但“还是种好自己的地要紧”。

  所以,必须得精通母语,特别是作为文化传播交流的扛鼎柱石——书籍著作的翻译,尤其需要如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