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面朝书海 春暖花开
——写在2018“世界读书日”
欧阳
//www.workercn.cn2018-04-2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伴随和煦的春风,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又敲响了阅读的钟声。

  世人皆知,书籍的阅读是智慧之旅必经的阶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位置,阅读不需要特别的日子,我们根本不必在某一个日出的清晨大造声势。

  然而,关于阅读又必须吹响号角:读书不只是精英的责任,而更应该是所有人的义务。“全民阅读”是一个漫长的、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在这个必定要前行的路途上,人们需要摇旗呐喊,需要鼓劲加油,因为不只是您一个人在奔跑,甚至不只是我们华夏民族在努力向前,而是文明世界面向未来的全人类征程。在这个长征中,有人会松懈掉队,有人会驿站小憩,更有人迟钝旁观……所有人,包括前进浪潮里挥舞旗帜的引领者,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激励,以振聋发聩呼唤旁观者加入,用和风细雨抚慰懈怠者重振旗鼓——我们需要标志性的仪式符号来催人奋进。

  阅读美好了我们的物化世界。然而,就像文字(文明)讲述漫长的进阶历程一样,我们对之缺乏直接的感触,很多时候,人们甚至忘却了时序演进中翻天覆地的变化锚定在阅读的基石上,这就更需要“读书日”的警醒和号召。不过,我们可以不去考虑作为后续硕果的物化世界,因为那是必然的。我们更需要的是用“读书日”这样的持续强化和引领,使我们在自觉的驱迫中,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在自我的触动下,去营建美丽物质世界由之而成的心灵之舟。

  说到精神家园,我们必须明白,这才是幸福的源泉,物质的贫乏抑制不住开心的灵智,但精神家园的幻灭,灵魂将找不到归宿。

  行文到此,我想到王小波,想到他在《我的精神家园》中难以掩饰的愉悦。今天的新生代或许很难理解,就像80后的评论:屈指可数的几本书,如此快乐实在“虚伪”,“怎么有那么多人激动地说好?真不明白稀松平凡的文章好在哪里”。

  这是阅读的悲哀,也是书卷的华彩。

  我理解年轻人短视的感慨,要么是读书少,要么是被谬误洗脑——这其实是一回事。他(她)完全不知道在那个蔑视书卷、摧残文化的年代,能手捧一部传世的书籍,狂喜已经是最冷静的世俗状态:80后90后的父辈应该还记得“手抄本”故事,现在看,那都是一些不值得翻阅的文字,但由于精神家园的荒芜,骆驼草一样孤零零散落的“手抄本”才被当成了绿洲,才被饥渴的游魂争相传送。

  实际上,晚至改革开放之后的上世纪80年代,书籍,特别是经典书籍,即使是在最繁华的大都会也是非常珍贵的。记得那时在百万级藏书的大学图书馆有一部《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 22》),这本让我第一次意识到现实世界和荒诞世界如此相似的书很吸引我。可是,当我想再次阅读的时候,这部“内部资料”孤本书消失了——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Catch 22》被某个学童以图书馆要求丢失赔偿十倍的价格“私有化”了。但凡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都能读懂几本书就乐翻天的王小波,都能感同身受。

  生活在当下是幸运的,不说国内每年50万种以上的图书出版,仅就环球文明智慧的结晶,那些屡经岁月大浪淘沙仍旧星辉闪烁的经典书籍,人们都目不暇接,问题是,您读过几本呢?我们忍不住想追问受过高等教育的群类,这个以亿为量级的群体中,有多少人一直持续地领享着阅读的幸福?有多少人真正能体会到寻梦精神家园的神清气爽和宁静欢畅?看到物化财富面前世故、焦虑的群体心动,看到调查统计数字里即便夸张了的年阅读量竟然屈指可数,我们真的不知道,或者更直白地说,我们不敢面对答案。

  诚然,生活是琐碎的,工作是忙碌的,也许,更主要的理由是阅读可能需要跨过更多障碍。不错,就曾经的记忆来说,人们为了一本书,可能要花费比读书本身更多的“无所事事”时间,图书馆不仅路途遥远、借阅不便,且容纳的体量有限,而购书费时费事还昂贵,再加上介入迎合“低端群体”和老年人群的电视生活……人们确实有很多理由“没时间”阅读,尤其是那些与晋升和财富无关的阅读。

  但是,今天我们要说,让所有的借口——无论是真的还是您虚构的——都见鬼去吧!

  今天,“全民阅读”不仅有“政府工作报告”的顶层护驾,还有全社会各阶层、地域的呐喊助威。在4月的北京,走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马路边阅读提升能量的公益广告,而在您看不见的地方,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到处都能听到誓言一样的阅读召唤,九州四海,阅读的声音此起彼伏,崔征的战鼓天下共鸣。

  宣言之外,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无处不在。在北京,24小时无人值守的智慧书店相继开业,朝阳区甚至将自助借阅“图书馆”开进了小区和繁华地段——就在您的门口;在上海,由电话亭扩充而成的“共享悦读亭”新鲜面世。共享的同时,“杂书馆”那样的“私人”图书馆也在华夏各地次第开张,在餐饮门店、在商场和星级饭店,“阅读角”缤纷呈现;各种关涉书籍的讲座,商业的、情怀的,在城市各个区域的屋宇内四时不断,甚至在酒吧,小众群体的“新书分享会”也来争艳。

  “阅读”无处不在,当便捷的数字图书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书籍更成了如影随形的必备“附件”。只要您不刻意逃避,无论您是在远足郊游,还是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没有kindle,您也可以轻松随意地手握可以“馆藏”上千本图书的移动设备,畅游在智慧的书海。您要是觉得物美价廉的数字图书都“昂贵”,各式各样的阅读APP,比如京东阅读和微信阅读会让您免费畅读自己喜欢的书,尽管这些“商家”很有可能是出于引您上钩、着迷阅读,进而认同数字书后会购买的目的。

  好了,别给我说车旅摇晃,眼花疲劳,这根本不可能成为拒绝阅读的理由,你随身携带着手机,您可以易如反掌地听书……

  总之,无论您是否意识到,不管您愿意与否,您都已经身处书卷的海洋,在您的前后,在您的左右,即便是在您的上面——在“云”上,书,无处不在!您必定行进在书海,您也只能漫步在书海,在这个“海上世界”,没有“低端高端”的层级分类,没有老幼、性别的区别,您就是主角——

  面朝书海,春暖花开。

  伸出您的双臂去拥抱它吧,让千千万万个你、我、他的阅读生活给我们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让我们的精神家园繁花盛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