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艺术电影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子杨
//www.workercn.cn2018-04-1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让艺术电影“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长时期、更艰苦的努力。珍视公众对艺术电影的热情,培育出成熟的、高品位的观众群,相关方面需要做的事还有太多太多。

  本周对于北京国际电影节来说,关注度可谓是“火力全开”。4月15日,第八届北影节在雁栖湖畔开幕,同一天,曾被内地媒体争相报道的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典礼,相对却显得有些落寞,关注量大幅缩水;与之相似的是,国际艺术电影盛典戛纳电影节公布了入围名单,今年虽在各个单元均有华语片入围,国内舆论的反应却如投石入水,波澜不惊。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一个尚在成长中的电影节,其所获得的密集关注,表达出公众对艺术的一种向往和期待。

  全国各地都有专程前往北京看电影的铁杆影迷。上座率和票房持续上升,彰显出观众对艺术电影的巨大需求,也反映出中国电影消费多样化的趋势。

  “纯粹的商业片已满足不了北京观众了。”一位在北影节从事了五年展映工作的策展者这样说道。而票房也佐证了他的观点:4月1日中午12点北京展映正式开票,12分钟票房900万元的成绩再创纪录,其中最受欢迎的艺术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5个场次在10秒内被抢购一空。

  那么,艺术电影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从抢票盛况到朋友圈大量转票、赠票的现象来看,答案也许并不乐观。

  北京国际电影节最受关注的环节之一就是展映,多年来,一大批策展人和高校影视专业的学生构成了这一环节最重要的参与者,也正是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使北影节的展映满载影迷的期待。然而,真正看懂艺术电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艺术电影的共同特征是晦涩深奥,而领略这些艺术作品,需要我们学习或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宗教法律、艺术表达手法,等等。展映这些影片的意义也恰恰是向观众展示电影的魅力、艺术的美感,启发人们去了解更多文化及内涵,而非简单的消费娱乐。

  近两年,笔者也曾第一时间抢到大量“高大上”的电影票,但又常常“畏惧”影片的“高冷”而四处赠票。

  其实,片方与其不断宣传艺术电影的“高大上”,而将原本不属于其目标观众的“文艺青年”吸引进电影院,让糟糕的观影体验影响到他们对艺术电影的认识,反不如想办法启发观者去充实自我,精选适合自己的影片,才更容易让艺术电影“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后一种选择更需要长时期、更艰苦的努力。珍视公众对艺术电影的热情,培育出成熟的、高品位的观众群,相关方面需要做的事还有太多太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